Tuesday, June 30, 2009

Are You Easily Edified?

A mature Christian is easily edified.


原文出自 Dr. Harold Best, as quoted by Brett Harris in "the Rebelution Blog"

Labels:

Monday, June 29, 2009

情緒健康的教會

在剛過去的主日剛剛完成了 The Emotionally Healthy Church 的主日學。三個月來,教得很沉重。信息雖然沉重,但盼望中的釋放和自由是光榮的。課程教完了,但真正透過禱告去改變會眾,仍是才剛開始的功夫,路遙漫漫。

所有的課堂錄音和筆記都貼了在 AFC Speaks。歡迎下載。希望幫到你。

Labels: , ,

Sunday, June 28, 2009

Deceitful Sharks


My new friend’s email soared across an ocean, “We were really hurt, and, years later, I’m still trying to find the way forward.” A former student sat across from me on my couch, “I’m getting married and I long for the ability to a create a loving space for others. I’ve been afraid that I will, instead, repeat the patterns of my childhood. An old friend rattled her iced tea glass and said, “I’m aware that this experience was devastating and could distort my soul.” And a beloved neighbor’s voice came across the other end of the phone, “I’m trying to work with integrity, but I’m swimming with sharks.”

All of these conversations occurred in the last day, and I find myself reflecting on the relationship of fear and deceit. "Blessed is the one...in whose spirit is no deceit"(Psalm 32:2). I have generally thought of deceit as a deliberate hiding from God and others. But there is another kind: deceit that is generated by fear. We’re not naïve anymore—what “could” happen is no longer theoretical, and our strong temptation is to allow our fear of the past repeating itself to create deceitful lies about ourselves…and more importantly…about the healing, protective love of our God.

When the sharks are swimming, open-mouthed, around us, the instinct to survive is an exceedingly important one. But not all waters are infested with sharks, and the challenge is to face their shadows when they are no longer snapping. This is the hard soul work: to unfold our painful stories truthfully, including the naming of our very real fears. As long as they lay festering within, they have the power to deceive us with lies and distort our responses to God and others.

In calmer waters we can, like the invisible woman kneeling at Jesus’ feet, narrate our story to our Lord (most helpfully in the presence of others who now carry his life). As it was for the woman who was not hidden (Luke 8:47), the Lord's compassionate power both heals the places we know, and the places that lie hidden from us. For the saddest possibility in life is not that we will go through turbulent times, but that we would yield to them the deceitful power of shaping our responses to the future.

Yes, there are sharks. But there are also dolphins. I want to be free to know the difference when I get back in the water.


原文出自 "Songs of Assent" Blog by Carla Waterman

Labels:

Saturday, June 27, 2009

各取所需的社交生活

香港性教育、研究及治療專業協會的一項調查發現,有45%受訪中學生認為援交是一種「互相利用、各取所需的社交生活」,而4.6%中學生更報稱自己可能參與援交,當中近半來自Band 1中學。協會發言人相信,實際參與援交的學生人數定必比調查數字高。

梁佩恩又認為,部分援交少女自認為與性工作者不同,這只是她們內心的防衛機制,希望否定自己正在做錯誤的事。她又覺得援交少女將援交視為工作,是一種價值觀的扭曲,她說:「工作是一個中性的詞,要是把援交當成工作,她們便會錯誤地以為援交是沒問題的。」


原文出自2009年6月28日 明報 港聞版

Labels: , ,

About the death of Michael Jackson

Why is it that we like to use acronyms in someone's death to express our condolences? It's lazy and cheap. If you really meant it, then here are the remaining letters: "est n eace, ichael ackson"

We are not grieving about him, we are grieving our ideas of him, we are just scratching our disgusting sensational celebrity itch.


原文出自某朋友的 Facebook status
Graphics from thedieline.com

Labels: ,

Thursday, June 25, 2009

Facts about Abortion

For the last four weeks, I was talking on AM1470 every Wednesday night about youth sexuality issues. What I've tried to do at the show was to present the facts about our sexuality. Media often presents sex as something merely physical. But it is not. Nothing is merely physical. But we seldom discuss about the emotional and spiritual impact of our sexual behaviours. And such ignorance has led to many tragedies.

For the last four weeks, I've covered safe sex, masturbation, female sexual struggles (presented with Lorraine). Tonight, I talked about abortion. The follow two videos were found when I did my research. They may horrify you, but they are the facts. Brutal facts.





They both come from this very useful website: www.abort73.com/

Labels: , ,

Tuesday, June 23, 2009

反思正生,反思梅窩

我有份主持的「霹啪959」電台節目,上星期日討論了正生遷校事件的信仰反思。在www.pp959.com可以下載收聽。

有關結連

Labels: ,

Sunday, June 21, 2009

你們作了一個很好的見證

貼這篇,不是要撐正生,而是,叫我們見識一下,甚麼叫見證。

我不是教徒。
我也沒有特別的信仰。
這天,在電視鏡頭的洶湧中,忽然覺得,這個神,實在了不起。
正生書院的一班孩子,去到哪裏都是那麼整齊,那般沉默,那樣克制,面對敵意的群情,他們抬起頭,抿著嘴,即使落淚,也光明正大。
他們曾經是社會上的地底泥,是什麼令他們今日站得如此挺直?
面對挑釁式的謾罵,他們居然沉得住氣;面對搜奇式鏡頭,他們光明磊落。
我想起每逢電視出現排隊買票、打蛇餅爭籌、歌迷影迷追星、待業者找工作、動漫展霸頭位等新聞時,記者鏡頭一掃,人人拿手袋報紙掩面之窘。
不過排排隊,已怕世人見笑,更何況是曾入歧途的隱君子?!
羞人,只是心魔,讓不可告人的過去成為努力動力,說來容易,真的能做到,卻需要無限勇氣。
這群勇敢的孩子,讓我看到他們所信奉那神的力量。
[...] 多年來,正生出來的孩子,像品牌,一班班壞孩子,走進這孤島,出來個個昂首闊步,重踏正軌。
如今年輕人毒患為禍,像正生書院這樣的學校,應該若七‧十一,每區一幢,梗有一間喺左近,有什麼對付毒品的方法、機構、制度,成功得過正生書院?! [...] 能成為正生鄰居,實在是我的榮幸。
孩子們,你們已為上帝作了最好的見證。


原文出自2009年6月19日 明報 副刊,作者屈穎妍

Labels: ,

Saturday, June 20, 2009

傷害,到我為止

你覺得你的聲音必須要蓋過別人的聲音,政府才會聽見嗎?聽見了就會有作為嗎?

我看著這樣一場沒有贏家的諮詢會,心裏很難過。

然而,當我看到正生書院的風度和氣量,一個受傷害的人的尊嚴,我對她肅然起敬。她用忍耐與包涵,向世人說﹕傷害,到我為止。


原文出自2009年6月21日明報副刊《轉錯一個彎的代價》,作者王雅雋

Labels: , ,

Thursday, June 18, 2009

留下的疤

有一天, 我到超市買了一支去疤的藥膏.
逛了很久也找不到想買的藥膏, 便跑去問了一問櫃檯的服務員.
他想了一想,然後說「你去化妝品部門」
我聽了他的回答後, 我說「我不是要蓋疤, 我希望疤真的可以去掉」
他想了一想, 然後又說「那你去藥房那邊試試看..」

我去到藥房問了一下藥劑師, 她介紹了一支可以「六個禮拜完全去疤」的藥膏
可是她拿起藥膏後, 跟我說「這種藥膏應該不可能完全去疤...我想大概去80%左右..」
我把褲子拉起,讓他看看我之前跌傷的膝蓋. 他說「那你可以買去試試看, 不過那麼大的傷口, 之後的疤應該很久才會消失」

雖然最近都在省錢, 不過為了膝蓋的疤趕快消失, 我決定買下那一支藥膏.
自從之前在加油站被自己的腳絆倒而跌倒受傷後, 我每天都會看著自己的膝蓋, 嘆著氣說自己笨,還不斷的問自己「怎麼那麼大一個人也會這樣的跌倒?我是白癡啊!」
痛是很痛, 尤其自己又是那一種粗心的人, 所以經常不小心磨到傷口, 搞到傷口久久也不好起來..

看到傷口, 我覺得無奈極了.
因為它提醒了我自己的笨, 自己的粗心大意, 還時常提醒著受傷後那幾天洗澡時的痛苦, 走路時也是一柺一柺的..
傷口本來就是會自然的好起來. 人類的構造本來就是可以讓受過的傷口自己的復原, 不過卻因為自己的任性和不自律而讓傷口越來越深. 有時侯還因為手太閒太無聊而去抓本來已經好得七七八八的傷口. 就這樣, 傷口又再流血, 再痛...這樣, 疤就越來越深了...

過了一段時間, 我看著傷口, 開始害怕之後疤會永遠都留在我的膝蓋上, 開始後悔, 開始自責
傷口已經不痛了, 血也沒有再流了. 其實每一次自己把傷口抓到流血, 也都沒有之前一次那麼痛了..而因為這樣, 我才知道我正在痊癒當中..

雖然傷口不痛了, 但我卻很介意留下來的疤痕.
雖然已經不會再影響著我的日常生活, 當沒有仔細留意的時候, 我甚至不會察覺它的存在
但疤卻仍然留著, 每逢當我注意到的時候, 也會提醒了我自己曾經跌倒的一次經歷..又或者在夏天穿裙子的時候, 照著鏡子時總是會覺得很不對勁, 那個疤很礙眼.



我希望皮膚可以跟沒有跌倒過一樣
但我知道並不可能..
那我就希望有一天, 自己看到的時候不要再覺得膝蓋很醜...
有著疤的膝蓋也有權利便成讓人驕傲的膝蓋...

我覺得 我慢慢也不太在意了
雖然還是不好看, 看到的時候還是有一點觸景傷情...不過, 已經不太記得發生甚麼事了..
現在我甚至覺得買那一支藥膏很浪費金錢


原文出自「親愛的天父爸爸...」blog by Kit

Labels: ,

Monday, June 15, 2009

embodying incarnation

今早我在主日學講到embodying incarnation,回來看報,被陳敏兒感動。她為embodying incarnation做了一個很感人的示範。

梅窩居民一直爭取的東西,包括發展社區成旅遊區,包括中學等社區設施,一直沒有下文,然後有了正生的申請,已經儲了一肚怨氣的居民,又怎會平心靜氣來討論雙贏?

可憐的是正生的學生。政府和居民解決不到的問題,被人性的軟弱弄成磨心,什麼難聽的說話都如尖錐般直刺心房,這是社會對他們的懲罰嗎?還是不忿於自己的遭遇,見人就殺?

[...] 梅窩居民即使日以繼夜的批評正生,激起不少網民用粗口回敬居民,但學生始終沒有反唇相向,只盼望居民接納他們,你就知道他們的心是多麼柔軟,背後的老師用了多大的氣力來安慰學生不要以惡報惡,不要讓苦毒在學生的心裡撒種。

今天的電視新聞,[...] 大會報道的片末,有居民與學生握手擁抱,似乎在說:「梅窩居民不是針對你們正生,只是我們另有訴求。」之所以有這一幕,除了有線,無線和亞視都沒有提到原因──原來是陳敏兒在會場呼籲居民接納正生的青年人:「他們已受了很多傷……梅窩的爸爸媽媽,過來抱一抱他們,握一握他們的手,讓他們知道,你錫自己的仔女,同樣也錫他們。」

[...] 受傷的,不只是正生的師生,其實也包括梅窩的家庭。當你每天看著幾歲、十幾歲大的兒女,五點幾天未光就起床,花兩小時到市區上學,哪個父母能不激動?當居民大會此起彼落的非理性控訴,把所有居民都妖魔化,那些想在持平中表達申訴的居民,他們所受的冤屈,又有誰聆聽?陳敏兒這句說話,不單是對正生學生的安慰,也是對梅窩居民的安慰。

林希聖說,希望政府能提出雙贏的方案(也代表政府要增撥資源,而非像現在般要人出雞出豉油,自己就只出筷子),這也是我的祈求。


原文出自Pakkin@Blog

追加:現場片段

Labels: , ,

Sunday, June 14, 2009

放手

年青人沉溺賭博至不能自拔,其中一個原因是缺乏危機感,從未嚐過切膚之痛,總是認為家人會作自己後盾。另外,父母對子女過份保護,認為他們無法自行解決問題,因而不斷維護和包庇,一再施以援手,導致年青人只懂得逃避,從不會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他們要親嚐錯誤行為帶來的惡果,例如每個月要節衣縮食還債、可能失去工作、甚至負上法律責任,才能學會承擔責任。因此父母要學習「放手」,讓兒女有「長大成人」的機會。

沉溺者的父母常出現「相互依存」(Co-dependency) 的情況,即不肯「放手」,其實是一種變相的操控。幫助「相互依存者」的「十二步」小組 (CoDA-twelve steps) 中第一步就是「承認沒有能力操控他人(沉溺者)」。[...] 沉溺者的父母要明白,兒女有自己要走的路,他們必須「放手」,關愛而不是操控,讓兒女有接受挑戰、面對挫敗的機會,學習承擔責任,兒女才能真正長大成人。


原文出自 iQuest 格思《「放手」的藝術》,莫玉蘭,基督教新希望團契同工

Labels: ,

Saturday, June 13, 2009

What makes worship successful?

Picture a father and son flying a kite together. Take a minute to see those images in your mind. Where are they, how do they relate to each other, what is their body language saying?

Would you use the word successful to describe their time together? Would you use a lot of numbers to describe their time together? Would you talk about the wind coming in at 14.3 knots and that they got 106.2 ft of line played out and that they had it aloft for 31 minutes and 8 seconds? Would you talk about it as successful and use numbers to show why?

If a "worship service" is fundamentally time with our heavenly Daddy, why do people, when asked about the particular church they're involved in, answer that things are successful? "Attendance is up. Giving is up." Why would they talk about it as being successful and use numbers?

Are we focused on our time with our Daddy, or are we focused on getting the kite 2 feet higher than the last time? Does it matter if the kite crashes? Does it matter if there's no wind? Does it matter how high the kite gets?


原文出自 The Work of the People blog

Labels: ,

今日不是特別的一日

以下剪報全部來自今日的明報。

加州色情電影業正被一股愛滋病陰霾籠罩,一名從事色情電影業的女演員證實患上愛滋病,加州衛生當局立即展開追蹤調查,發現原來在過去5年以來,當地已有22名小電影演員中招。[...] 該名患病女演員最初於6月4日被驗出對HIV病毒呈陽性反應,翌日她仍工作,之後第2次測試亦呈陽性反應。[...] 加州聖費爾南多谷有200家色情電影製作公司,僱用演員數目達1200人。衛生部數據顯示,自2004年起,當地感染淋病和梅毒的演員人數分別為1357人及15人。


有精神科醫生指出,色情電玩動漫會促使性沉溺,而近年性沉溺的人數有增加趨勢,當中10多歲的年輕人和60至70歲的老年人更顯著增加。[...] 沉溺於網上色情資訊(性沉溺)的人每天最少花兩小時於網上瀏覽性資訊,對家庭活動等失去興趣,久而久之,一般色情資訊已不能滿足患者,進而會追求更大的刺激,以維持興奮感,更會引致變態或非法的行為出現,包括亂倫、援交等。一旦被禁止或限制接觸色情資訊,患者會煩躁不安,甚至打人。患者明知行為已產生嚴重的負面效果,但不能自制,並感到自卑羞恥。


康復,Recovery [...] 其實,這個學術辭彙,不僅應用於精神病患者身上,放諸你我情緒上的療傷亦無妨。首先,大家要相信任何(精神病)患者都能夠康復,而康復不單意味病徵的退減,同時重現有意義的生活,以及個人的成就,因為康復非針對病態而言,而是關乎一個血肉之軀的各種需要。在康復的過程,難免有起有跌,充滿動力與張力,屬非線性的個別發展。而整個康復的成敗關鍵,就在於心存希望。


原文出自2009年6月14日明報(國際版,港文版,副刊)

Labels: ,

Friday, June 12, 2009

One Facet at Time

Today I had two encounters about speaking the truth in love. In both conversations the parties were wrestling with the burden of carrying biblical wisdom that others were not yet ready to hear. What is the good of wisdom if it is not immediately transferable?

We read Jesus’ brief parable: “Therefore every scribe who has been trained for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like a master of a house, who brings out of his treasure what is new and what is old.” (Mt 13:52) But Jesus is not referring to a divine yard sale where everything one has received is immediately placed on display. He is, rather, offering us a picture of a multi-faceted jewel in which one facet at a time is offered for the sake of others. Some truths we have carried a long time. Other insights we received yesterday. The longer we dwell with “Lady Wisdom” the more we realize that not ever good thing can be set on the table at the same time.

One can carry the core of a real truth, but learning when to speak that truth may be almost as important as the truth itself. True words out of season can overwhelm and even inoculate against that same word spoken in season. "When" is as much a feature of wisdom as "what."

We are made to carry a whole treasure, not a single facet. But a single facet, like “speak the truth in love” is often enough for the moment. The whole jewel is no less beautiful because it is hidden. Nor, ultimately, is it any less “useful.” Loving others enough to wait for the right season to speak has a way of keeping the whole treasure well polished and ready to be revealed in the right setting.


From "Songs of Ascent" blog by Dr. Carla Waterman, my respected professor at IWS

Labels: ,

Wednesday, June 10, 2009

你係好,但總之你搬去第二度

正生書院欲申請使用梅窩一個廢棄了的學校作新校址,遭居民強烈反對,數百人出席大會,大有苦主姿態。 [...] 正生書院究竟錯在哪裡,究竟哪方面會叫居民感到不安,覺得受損了?

正生書院以一所私校的形式接收戒毒青少年,讓他們在刻苦的環境下,紀律的生活裡重新出發,原本是大大的好事。他們甚至沒接收多少社會、政府的資源,真正的自力更生。學生也許都曾誤入歧途,但在師長的幫助下已經重拾正途。社會原本已經夠冷漠了,沒有資源沒有支持,現在竟連選址也給歧視,我們的社會還有甚麼包容可言,所謂的讓人改過不過成了一句空廢的口號。[...]

據說這些設施給人稱作「LULU」:Locally Unwanted Land Uses,然後我們對各種「看不過眼」的東西越來越苛刻,以致連正生書院這類導人向善的學校也覺得要離自己越遠越好,然後搬出冠冕堂皇的藉口來說服自己的不負責任──「你係好,但總之你搬去第二度」。正生書院究竟犯了甚麼錯,以致居民會如此討厭、害怕他們呢?正生書院沒有垃圾堆填的臭味,沒有焚化垃圾可能產生的二噁英,甚至身上沒有病毒,沒有危害社區的神智問題!究竟香港人是否知道「戒毒」與「吸毒」的分別呢?

我們到最後,關心的也許只是自己物業的紙上數字,為那高高低低的樓價思潮起伏。如果說我們連走在正途上,迷途知返的青年也不能接納,認為那會令我們可貴的物業大跌價的話,那為甚麼那香港的後花園,設有垃圾堆填區的將軍澳,樓價卻又節節向上呢?

原來,對我們來說,改過自新的青年竟不比日漸腐朽的垃圾。這是甚麼社會,人間何世。


原文出自2009-06-09 明報blog《正生何辜》,作者鄧璟浩

Labels: ,

Tuesday, June 09, 2009

企鵝



其實,無知的不止他一個。請看這舊post

不要無知,更不要五十步笑百步。

Labels: ,

Friday, June 05, 2009

執事

【明報專訊】港男港女注意,於日本流行數年的執事cafe終於登陸香港!繼兩年前女僕cafe開業後,近月由全男班組成的執事們正式投入服務,準備好讓你「回家」,一嘗做貴族小姐少爺的滋味!

執事於日文解作「於歐陸大宅中服務的男侍者」,包括管家及隨從等,負責照顧貴族家庭的小姐少爺。自2006年漫畫《黑執事》推出,加上電視劇《我的帥管家》播映後,日本掀起執事熱潮,執事cafe因而流行。

漫畫中的執事要求嚴謹,衣著打扮要端莊帥氣,按級別穿著西裝甚至燕尾服,侍主體貼細心,甚至兼任護花使者。日本的執事cafe以此為藍本,裝潢貴氣典雅。[...]

店主Thomas也是執事之一,他表示店舖注重服務,甫按門鈴,執事們會鞠躬並以日文說﹕「歡迎你回來,大小姐。」接著會引領客人到座位並自我介紹,細心介紹餐牌後,會退到牆邊等候。用餐期間,為免妨礙「大小姐」,執事會筆直地站在稍遠位置,直至小姐搖動桌上搖鈴。

客人如有需要,例如倒瀉水要清理,想執事引領上洗手間,拿遊戲用品耍樂等,都可搖鈴;不過若想與執事一同玩樂,則要儲印花。「入會後(年費20元),每消費滿50元即可得一個印花,儲印花可換取不同服務。」1個印花可與一名執事合照;2個印花可獲得心意卡一張;最「體貼」的服務是餵食,需要3個印花。至於與執事聊聊天,Thomas笑說可免印花。

每名客人限時兩小時,[...] 限時將到,執事會婉轉地提醒﹕「小姐,還有10分鐘就要出門了,可別誤了時間。」離開時,執事又會輕聲提點要小心出門。[...]

原來,執事們只是喜歡動漫的義工,但要求一樣嚴謹,找來資深動漫迷開班教授執事課程,並設考試,「單是執事鞠躬的角度都有規定,小姐踏入門口時要15度角;如執事做錯事要向小姐道歉,則是90度角,平時還有35度角及40度角之分。」執事跟小姐少爺對話時,更會全程以溫柔肯定的眼神凝視對方,感覺非常體貼,其餘時間則會筆直地站在一旁 [...]」


執事 cafe,會不會吸引另類客人族群(牧者)幫襯?

原文出自2009年6月6日 星期六 明報 副刊

Labels: , ,

和好。如初

【使者】新一代 issue 2009.2
主題:和好.如初 – 真誠地看待關係
這不是一個空洞的口號。
這是我們相信的福音。

內容包括:
  • 12家.12結
  • 毀身的愛vs委身 的愛
  • 未婚女性的情.慾.掙扎
  • The Healing Path
  • 反思科技對友情的衝擊
  • 窄路上的頂撞排擠
  • 新移民服務的挑戰
  • 群體生活的可能性
  • Alan的私房食譜:白雪雪的老少平安


按此下載 [pdf version]

Labels: , ,

Thursday, June 04, 2009

歷史.民族.情操.信念.使命



這是我在【使者】VIIVXX 燭光晚會的講道錄音。



下載場刊

Labels: ,

當年的新聞報導剪輯

Facebook video:



【使者】VIIVXX 燭光晚會

Labels:

Wednesday, June 03, 2009

viiiixviiv.com



download royalty free poster and stickers for viiiixviiv

Labels: , ,

歷史的救贖

很多人都會問,往者已矣,逝者難追,為何仍然要20年來苦苦糾纏,堅持要求平反六四呢﹖

正如台灣學者單德興教授所言,回憶以及處理創傷,其意義並不限於過去,或我們對過去的理解,而是關係著現在應如何定義自己,以及我們想未來變成怎樣。

另一位旅美德國學者Andreas Huyssen亦指出,追憶塑造我們與過去的關連,而我們記憶的方式,則定義了現在的自己。我們,需要藉著過去來建構和定位,並孕育對未來的願景。

另一位美國學者Christopher Lasch則說,否認過去,表面上是樂觀和向前看,但仔細一想,其實卻是一個社會,一種無法面對未來之絕望和可悲。

所以,對平反六四的執著,其實也是大家找尋力量,互相砥礪,以邁向一個更美好將來之其中一個根源。

到了今天,當入世、經濟起飛、奧運、宇航等夢想,已經一一實現,中國人或會覺得,自己已經找到那個當年阿基米德所追尋,足以舉起整個地球的支點。

但我卻想說,一個怯懦得無法面對自己過去、面對自己歷史的民族,它將不會有足夠的力量,去巍然聳立於天地之間,面對未來。


原文出自2009年6月4日《記憶與遺忘》明報論壇版,作者蔡子強,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

【使者】VIIVXX 燭光晚會

Labels: ,

Tuesday, June 02, 2009

到維園去!—王丹致香港大學生的第三封公開信

各位香港大學生朋友:

6月4日,這個紀念六四事件20周年的日子即將來到了。我謹以一個學長和八九民運當事人的身分呼籲各位:6月4日這一天的晚上,讓我們穿上白色的衣服,到維園去!去參加支聯會舉辦的燭光晚會!

20年過去了,六四遇難者的冤魂仍未得到昭雪,當年跟你們一樣的大學生如今已經將近中年,但是中國的民主化似乎還有很長的距離。20年過去了,大屠殺的責任者——中共及其政府——不僅沒有承認當年的罪行並予以補償,反而繼續堅持鎮壓的立場;更為嚴重的是,在金融海嘯襲擊全球的今天,所謂的「北京模式」開始逐漸得到部分國人甚至部分世界的認同,而這種「北京模式」的價值基礎是如此的邪惡,那就是:為了經濟發展,人類社會可以犧牲一切其他價值,甚至人的生命。這樣的價值觀如果得到推廣繁殖,我們將要生活的世界將是一個沒有基本的是非標準和倫理價值的世界。

因此,今天紀念六四20周年,已經不僅僅是回顧和緬懷過去一段已經發生的事情,幾天的紀念具有深刻的現實含義。我們是要接受以「北京模式」為代表的價值觀?還是通過反思六四,為未來中國的發展尋找一條更加健康的建立在公理正義基礎上的道路?

八九民運精神 由你們傳承下去

在六四事件20周年之際,我個人有一個深深的感觸,那就是,我們面臨一個非常緊迫的任務,那就是讓八九民運的精神,讓六四事件的真相,能夠經由你們這樣的年輕一代傳承下去。由於內地長期的信息封鎖和當下嚴酷的政治環境,我們無法苛求國內的年輕一代完成上述的歷史使命,因此,這樣的歷史使命,你們,香港的年輕一代,責無旁貸。因為畢竟在香港,你們還擁有相對的言論自由空間,你們還享有基本的示威遊行的公民權利。20年來,香港維園的點點燭光延續了八九民運的精神,也維護了中國人追求民主的理想和在世人面前的尊嚴。未來的20年,這樣的理想是否還能延續,維園的燭光是否能夠繼續閃耀,就要看你們的了。

今天的香港的命運,已經與大陸的命運緊密聯接。內地是否能夠逐漸走向民主,還是會繼續維持一黨專制的「北京模式」,與各位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1989年六四屠殺給我們一個深刻的教訓,那就是,只要這個政權的性質沒有改變,不管表現得如何良好,它是隨時可以展現國家暴力兇殘的一面的。這個教訓,我希望你們能夠從歷史中汲取。為了防止未來的可能的國家暴力侵害到你們自己,行動起來,到維園去,向北京當局展現你們的民意。告訴他們,儘管他們20年來處心積慮地試圖抹殺歷史,但是你們沒有忘記;告訴他們,雖然今天已經有經濟發展,但是一個只有經濟增長,沒有社會公正和道義基礎的社會,並不是你們對中國未來的期待;告訴他們,中國人有享受民主與人權的權利和資格,這樣的追求永遠不會停止;告訴他們,只要六四事件還沒有翻案,這樣的北京當局就不配做中國人的代表。

各位學弟學妹,人的一生,如果在完成個人的成就的基礎上,還能對我們所處的社會有一點影響,這樣的人生才是精彩的人生。今天,中國的命運,多少會受到你們的行動的影響,我再次呼籲你們,不要放棄自己的權利和歷史機遇。到維園去,讓北京當局看到你們的力量,讓千萬盞燭光照耀中國的未來,告慰死難的英雄們。6月4日這一天,我們原來的八九民運的參與者會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辦大規模的「重新集結,再次出發」的活動,我們都高度期待在電視上,可以看到維園的人群中,有更多的屬於你們的年輕的面龐!請你們給我們希望


原文出自2009年6月3日明報論壇版

【使者】VIIVXX 燭光晚會

Labels: ,

扭曲

昨日新聞報導,香港警方打擊援交,拘補了6名網上馬伕,尋獲20名未成年援交少女,最年輕的只有13歲。但警方表示,
打擊網上援交活動有困難,最可怕是援交少女的心態已扭曲,「她們大多認為『援交』非賣淫,只是交友,且有權選擇客人」。

「她們覺得援交不是做『雞』(妓女),是徵友、交友延續,陪人食飯上牀亦非賣淫,可以靠自己(肉體)搵錢是高尚活動……」

「他們認為賣淫是受人操控,在夜店返工才算數。但在網上交友,一切都可以自控。」他透露,曾有家長查閱19歲女兒的上網對話紀錄,發現正讀大專的女兒竟參與援交,家長主動向機構求助,該會亦安排社工約見其女兒。但少女反指是父母多事,強調自己「並非做雞」,拒絕社工協助。由於對方已成年,家長和旁人亦束手無策。


只有「被逼賣淫」才是「受人操控」嗎?心寒,也心痛。

原文出自明報2009年6月1日

Labels: , ,

Monday, June 01, 2009

清 林覺民:與妻訣別書

此為林覺民在廣州之役(1911年3月29日,又稱黃花崗之役,由黃興領導革命志士一百七十餘人進攻兩廣總督府)前三天,寫給其妻的訣別信。中三時老師教的,其中的情懷,不能釋。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

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羶,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夠?語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於啼泣之餘,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憶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嘗語曰:「與其使我先死也,無寧汝先吾而死。」汝初聞言而怒;後經吾婉解,雖不謂吾言為是,而亦無辭相答。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與汝,吾心不忍,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嗟夫!誰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憶後街之屋,入門穿廊,過前後廳,又三、四折,有小廳,廳旁一室,為吾與汝雙棲之所。初婚三、四月,適冬之望日前後,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汝並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及今思之,空餘淚痕。又回憶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復歸也,汝泣告我:「望今後有遠行,必以具告,我願隨君行。」吾亦既許汝矣。前十餘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語汝;及與汝對,又不能啟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勝悲,故惟日日呼酒買醉。嗟夫!當時余心之悲,蓋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誠願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時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無時無地不可以死,到那時使吾眼睜睜看汝死,或使汝眼睜睜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徒使兩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重圓?則較死尤苦也。將奈之何!今日吾與汝幸雙健,天下之人,不當死而死,與不願離而離者,不可數計;鍾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

吾今日死無餘憾,國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歲,轉眼成人,汝其善撫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則亦教其以父志為志,則我死後,尚有兩意洞在也。甚幸!甚幸!

吾家日後當甚貧;貧無所苦,清靜過日而已。吾今與汝無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則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電感應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實;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汝旁也,汝不必以無侶悲!

吾愛汝至。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卒不忍獨善其身。嗟乎!紙短情長,所未盡者尚有幾萬千,汝可以模擬得之。吾今不能見汝矣。汝不能舍我,其時時於夢中得我乎!一慟! 

辛亥三月二十六夜四鼓意洞手書


注釋

Labels:

  • 正如林一峰話齋,閱讀,也是一種 state of mind。
  • 所以不限文字,還有聲音影像一切雜崩能東西,都在涉獵反思消化乾坤大挪移之列。
  • 看重的只有一個字:Insight

Disclaimer

I work at Westside Baptist Church. Of course, that doesn't mean they agree with everything I post or link here. Everything here is my personal opinion and is not read or approved in advance. Consider yourself war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