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30, 2010

反抹黑起義

據內地通行的網上詞典《漢典》,「起義」條有以下3種解釋﹕
(1)仗義起兵。 唐人劉餗《隋唐嘉話》卷上﹕「平陽公主聞高祖起義太原,乃於鄠司竹園招集亡命以迎軍,時謂之娘子兵。」
(2)指軍隊反正,以從義師。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二六﹕「蕭隊長接說道﹕『中央軍』插翅也飛不過來了,除非起義,投降,或是做俘虜,他們別想過來了。」
(3)指顯露文意。晉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序》﹕「一曰微而顯,文見於此,而起義在彼。」 明郎瑛《七修類稿.詩文類卷三十九.富字義非》﹕「《禮記·祭義》註曰﹕臣能世祿曰富,未嘗以田字起義。」

台灣教育部所編的網上詞典《國語詞典》亦甚通行,「起義」條亦收兩義﹕
(1)為正義而起兵。三國演義.第一回﹕「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
(2)作文時,樹立一義以發其凡。晉人杜預《春秋左氏傳序》﹕「一曰微而顯,文見於此,而起義在彼。」

「詞義演變」有3條「基本法」﹕擴大、縮小和轉移。以「黨」字為例,古代漢語的「黨」字,既指「朋黨」或「因利害關係而結成的小團體」,例如《論語》所說的「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有偏袒、偏私之意,又如「結黨營私」、「狐群狗黨」,都是貶義;時至今日,「黨」字在內地兼具「政黨」和專指「共產黨」兩義;在台灣,則兼有政黨與執政黨(國民黨、民進黨)兩義。在不同社會,除了政黨,還指非法團夥,諸如拆白黨、補藥黨三K黨、童黨。另一個具體詞例是「黃大仙」,本來專指一名「仙人」,後轉義為供奉該「仙人」之寺廟,再轉義為地區名,以及地鐵站名。

「起義」原義是「為正義起兵」,其後有「起一義以發其凡」的變義,由文章起義轉化為生活與文化起義,俯拾皆是,最近有人舉列10項流行「起義」﹕(1)早餐起義(遊戲)、(2)戀愛起義(電影)、(3)時尚起義(時裝購物網)、(4)綠色生活起義(環保網站)、(5)青春起義(Facebook組群)、(6)音樂起義(音樂大賽)、(7)文化起義(書名)、(8)劇場起義(劇場活動)、(9)創作起義(創作市集)、(10)樂.色起義(垃圾桶設計比賽)。
還有人借鄧小平領導的「百色起義」轉義為屏幕的色彩起義(MAG),意即百種色彩起義;「生活起義」(網站)……內地學者陳義華著有《後殖民知識界的起義》一書,借鑑南亞「庶民學派」的論述,在全球化語境下,重新思考邊緣族群的生存處境。
「詞義」大致可以分為「基本義」、「一般義」、「本義」、「後起義」、「基礎義」、「引申義」等觀念。此其一。「基礎義/引申義」,「本義/後起義」,「基本義/一般義」,乃3對根據不同標準劃分出來的「詞義類型」。此其二。
這就是「詞義轉移」﹕由甲義轉到乙義,甲、乙兩義雖可能有一定的關連,但已分屬不同的範疇。

撰文論「革命」與「起義」,並不是要支持公、社兩黨的「全民公投」,而是為詞義辯誣,為中文解毒(借用陳雲書名),不欲普羅市民誤信「左蠢」。

文字,是一個很重要的戰場。

原文出自2010年1月31日明報今日副刊,作者葉輝

Labels:

Thursday, January 28, 2010

iWorry: Does the iPad Signal the End of the Era of Open Computing?

There's no doubt: The iPad is a beautiful, extremely well-designed device. So why am I worried?

The iPad runs the iPhone OS and uses the iTunes App Store. That means that it will have a large selection of applications ready to go when it hits the shelves in March, but it also means that Apple will be the sole source of the applications, deciding what can and what can't run on the device.

Lots of people dislike that aspect of the iPhone experience, but I can't say that I was terribly bothered by it. [...] But the iPad isn't a phone; it is a general purpose computer. It does email and Web and documents and presentations and games and all of the other kinds of things we do with our "regular" computers. Yet it will suffer under the same restrictions as the iPhone--prohibition of any application that Apple doesn't like, for whatever reason. Sometimes that means the application uses undocumented features, but startlingly often it just means "duplication of features"--the application does something that Apple's own software does, but does it differently. (This raises the uncomfortable question as to whether the Kindle app for the iPhone--which works quite nicely, actually--will run on the iPad.)

This is problematic to me for a couple of reasons. The first, and simplest, reason is that it narrows the scope of innovation. The main reason why the personal computer--including the Mac--served as a catalyst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was that it was open to every imaginable use. The only limits came from hardware capacity and code complexity, not arbitrary restrictions. The iPad, as swoopy and neat as it may seem, won't trigger a similar revolution.

But this is just the iPad, right? So Apple wants to shoot itself in the innovation foot in order to maximize control. That doesn't affect my other machines. Right?

For now. The second reason this worries me is that successfully shifting one general purpose computer to a world of controlled software may lead to similar restrictions showing up on other kinds of general purpose hardware. I don't want to wake up one day and find that the next version of the Mac OS (or Windows, for that matter) will only run "approved" software.
Okay, slippery slope arguments always curve towards hyperbole, and I really don't think that the next version of any mainstream OS is going to be restricted like that. But the version after the next one?


原文出自Fast Company by Jamais Cascio

Labels:

Tuesday, January 26, 2010

八十後

八十後

主唱:C AllStar
作曲:賴映彤@groovision
填詞:小克
編曲:賴映彤@groovision
監製:簡@groovision

一飛沖天去 一飛沖天去
無奈送走穿梭機
當一切循環 當一切輪流
時代會否捉緊你

80後 成年嗎 兒童嗎 仍頑皮嗎
修補這一輩的分岔
不管你權謀家 藝術家 大銀行家
都需要需要我的一筆一劃

高速的經濟 天天推展 為了計算出目前
摩天的都市 事事但求膚淺
歪曲的真相 天天加演 在那推土機面前
為數據比賽 這理念孕育二三十年

一出生經已去到八十後 我溫室中企高
或許艱苦青春不需算進命數
只考好中英數 叫兩老暫時驕傲

被大時代被娛樂養大
甦醒過後為誰人來表態
眼見幾多失守價值逐漸活埋

擠迫的沙灘裡 金啡色的肌膚裡
陪伴我誕生的歌
今天應該很高興 今天應該很溫暖
難辯往昔的功過

80後 越是得 越是失 如何求生
安守我率性的本份
這一輩 或是果 或是因 茫茫人生
只因發展快得超出了本能

如若我能 期望你都能(一飛沖天去 一飛沖天去)
帶滿心悲忿 要討得信任(無奈送走穿梭機)
何謂放任 和前度旅行(當一切循環 當一切輪流)
卻放手不理 這個小鎮(時代會否捉緊你)
冬天過 春秋都會過(你沒 同情心 無良心 如何評分)
不要拋棄淡忘下個抗爭(這新世紀誰沒責任)
怎參透 一生總看不夠(蓑衣裡 攜明燈 來尋根 聚集成軍)
前行盡力奮鬥(怎麼你針對我的心理表層)

擠迫的沙灘裡 金啡色的肌膚裡
仍舊記得這首歌
今天應該很高興 今天應該很溫暖
隨便撤走多麼錯
你沒 同情心 無良心 如何評分
這一個家誰沒責任
蓑衣裡 攜明燈 來尋根 聚集成軍
怎麼你嘲笑我的家國愛恨

一飛沖天去 一飛沖天去
懷念那首穿梭機
當一切循環 當一切輪流
時代會怎麼處理


DOWNLOAD MP3

原文出自 3C Music Blog

Labels:

Friday, January 22, 2010

奇蹟

社會對八十後的驚訝,來自社會已不相信在資本主義社會下竟有一群以行動講理想和講公義的人。


原文出自「時代論壇」1169期,龔立人專欄「居間現實」

Labels:

Wednesday, January 20, 2010

80後問題

如果年輕人喪失理念及對社會運動的興趣,那才是一個真正的問題。

原文出自20100118信報政策政情版,作者鄭宇碩

Labels:

Monday, January 18, 2010

目標

明知不能阻止高鐵撥款,為何仍然要抗爭?
這就是我參加這場抗爭的目的:「噓爆佢」,令政府不能「攞彩」,將這事加進成績表。就算在畸型立法會通過撥款都要政府付上沉重的政治代價。其實我也愛高鐵,建不建我阻不了,但我愛其照妖鏡作用。

不要因為覺得做咗都無用而放棄。

原文出自 1-555-CONFIDE blog by Chainsaw Riot

Labels: ,

Friday, January 15, 2010

似曾相識







這個場面,我見過,二十一年前的春夏之間。

圖片出自 wesleytang's Flicker & stopxrl's twitpic, as seen on keh leh feh

Labels: ,

擺不平的80後

政府建議,增加文康活動去解決「80後的問題」,這點子,很可笑。

可笑在政府竟以為,他比年輕人更懂得玩。年輕人知道的玩意,還會比一眾高官少?

也罷了。更荒謬的,是政府的思路,仍然認定「80後」是一班乳臭未乾的細路。嬰兒哭了,給他一個玩具,他就收乾眼淚眼珠跟着玩具轉。小孩扭計,給他一顆糖,乖乖收聲了。「80後」吵了,給點娛樂打發掉就是了,可以惡出什麼樣?

不足為奇的。因為歷史告訴我們,此舉從來奏效。六七暴動後,文娛活動換來了一時平靜。九七大限前,政府講得最多的,不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而是「馬照跑舞照跳」。每有民怨,政府的殺手鐧,不是處理制度,是派糖。

是以當天寒地凍,大眾都在打邊爐穿羽絨,一群年輕人竟披着薄衣廿六步一跪神情肅穆去苦行;當大眾連新聞中的立法會片段也未必有耐性看,「80後」竟平靜而有秩序地坐於立法會外,專心看畢全程直播;當社會人人都立場鮮明而分析欠奉,「80後」仍在原始地讀資料,去信報章抽絲剝繭述說訴求背後的基礎和理據;這份歇斯底里的認真,把以大家長自居的政府,迫埋了牆角。

是執着,也是控訴。「80後」不信政府不信政黨不信團體不信制度,不要功名利祿不望昇官發財不求小恩大惠,一份激情,只為用自己的方法做相信的事。這種借助社會參與去達致的自我體現,早己超越皇后天星高鐵菜園村的爭嗌本身。

遇上不按理出牌的「80後」,政府露了底。黔驢技窮,抓破頭仍舊只能以「找方法讓他們發洩多餘精力」的層次去回應。我為年輕一代在苦行路上穩步前進而欣慰,為着當權者的脫節和目空一切而感到極度可悲。


原文出自「光明女樂」blog by 黃明樂

Labels: ,

Thursday, January 14, 2010

社會人士用一個「激」字來形容近期的社會運動,是個出於政府及傳媒的抹黑手法。即使你未必認同那是有意的抹黑,至少在效果上,也是個有意無意的矮化。

學陳雲口氣,一個「激」實在是劣質中文,因為它能按照受眾的主觀情緒而變化。「激」不單止含混著很多中性詞語:「激情」、「刺激」,隱藏「激氣」、「激心」、「激死人」等主觀感受,亦囊括了「激烈」、「激動」、「激盪」等帶有情緒的詞語。不過最麻煩的,是這個「激」字還暗示「過激」、「過份」、「越界」。同時更十分容易連上「擊」這個同音字,結果就令人聯想到「衝擊」、「襲擊」等「極端激烈」的場面。

因此每當聽到有人說他們這樣搞對抗是「過激」的手法,我的神經就會發作。

五區苦行是心中的「激情」,表現出來可一點也不激。推跌一組鐵馬頂多算是「激烈」,怎麼也不是暴亂。對我來說,元旦遊行最過激過份越界的照片,肯定是「集會人士用眼睛襲擊警察的手指」(笑)。

肯企出來帶頭牽動社會運動的人,最應當得到的形容該是「激情」,浪漫一點還可說是「青春的激情」。這「青春」卻是跨年齡的,並不是80年後出生的人所獨有。所以他們說,菜園村一眾 80歲以上的公公婆婆,才是真正的「80後」。

所以當聽到有人說:「哇,80後那班人好『激』呀!」 你就要小心,要細細推敲了。到底他想說的是他們很激情(褒獎/ 羨慕)?是說激烈(敘述)?還是想說他們過份激烈(貶議)?


原文出自The Doctor is In~sane, 這醫生很激* blog by 星屑醫生

Labels: ,

Wednesday, January 13, 2010

有火

在香港,為了反對「後極權體制」下令人窒息的犬儒文化氣候,「80後」的致勝武器是「致命的認真」——認真到以血肉之軀去以數日數夜的苦行去喚醒大眾;認真到在每個角落都不惜以肢體去捍衛說話和表達的權利;認真到一票一票地做着專業「政治公關」公司都會汗顏的議會游說工作,在各種官僚程序與官樣文章的迷宮中,找尋權力運作的秘密和漏洞。不是因為他們相信這些制度條文公道正義,而是要突顯它的荒謬。

「80後」是不是一種激進主義呢?當然是。不過,「80後」的激進主要不在其偶然敢作肢體衝擊的男兒豪氣,付出代價的決心,而在其敢想敢試敢為,耐心而持久地與荒謬作頑戰的勇氣。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有火」。

原文出自2010.01.09明報論壇版,「快樂頑鬥:人人都是『80後』」,作者羅永生,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副教授

Labels: ,

Tuesday, January 12, 2010

少年香港說

戊戍變法失敗後,康有為得到英國傳教士協助,由英國領事館職員經上海轉送到香港,同一時間梁啟超則經塘沽逃難到日本。兩年之後,香港最重要的革命家、興中會首任會長楊衢雲策劃惠州起義失敗,翌年被清政府派人刺殺於結志街,然後,便展開了《十月圍城》裏的故事。其實大家都十分清楚,康有為、梁啟超、楊衢雲以至孫中山等,都是地地道道的廣東人,在香港有很多同聲同氣的老鄉。孫中山更明言他的民主思想,乃啟蒙自香港的讀書時期,大概也是用廣東話母語授課。

梁啟超在流亡日本期間,寫了一篇著名的《少年中國說》(載於《飲冰室文集之五》),將當時的清政府稱為「老大帝國」,他構想中未來的是「少年中國」﹕「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110年前的短短數句豪情壯語,開啟了中國追尋現代富強的漫長道路。

少年中國老大香港
或許你覺得我扯得太遠了。其實只要再看看最近的二、三十年,中國改革開放之初,經濟特區都是港商在投資,流行曲和喇叭褲都是從香港引進,發哥和《上海灘》都一面倒來自香港……當然還少不了歷次天災香港的捐款,八九民運來自香港的支援——就連異見人士出走的路線,也和百年前大同小異。假如套用梁啟超的概念,香港總是要較內地年輕得多,少年香港總是在推動着中國向前,老大中國則在步履蹣跚中進進退退。

到了今天,香港卻反而變成「伸手黨」了,不斷要向中央尋求政策支援;香港的經濟命脈,已完全被融合的邏輯支配;因此高鐵才是「硬道理」,不上馬就只有死路一條!中港兩地就像梁文道作為「香港最後一代文化人」的告白﹕「10年前,榮念曾、胡恩威、陳雲和我,大概是最早在報刊建議新成立的特區政府要注重創意產業的人……10年後,從北京到深圳,不只出現了大批專責文化創意產業的單位,甚至還有近百個「1933 老場坊」這類的創意產業園區。」至於香港的所謂六大產業,迄今還只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假如不是已變成另一個地產項目的話。

我不肯定今天的80後,是否都會拿內地來參照,但很肯定,他們都知道現在的內地很年輕,天天不斷在尋求新的突破,大城市的80後同樣蠢蠢欲動,建立了蓬勃的網絡空間;我們則變成了「老大香港」,只能拚命地跟上步伐,以免過早被人淘汰。不論是80後或是嬰兒潮,其實都知道香港仍剩下不少「老本」,文化遺產、核心價值、制度優勢等等,分別只是在於,80後覺得這些都是寶貴資產,嬰兒潮則力求盡快拆毁一切,榨取下金蛋的鵝的最後幾隻金蛋。這豈不完全正是梁啟超說的﹕「彼老朽者何足道,彼與此世界作別之日不遠矣,而我少年乃新來而與世界為緣。如僦(租)屋者然,彼明日將遷居他方,而我今日始入此室處。將遷居者,不愛護其窗櫳,不潔治其庭廡,俗人恒情,亦何足怪!」

因此,每次當鄭汝樺在訴說香港的長遠利益,梁展文的幽靈便彷彿如影隨形地在嘲笑她。一切教科書上關於優質政治體制的神話論述,都在短短數年間被官員一手自我爆破,高官經常掛在口邊的「優化」政策,已盡變成市民無奈苦笑的「幽(默)化」話題。現在北京已很少看見一個圈着的「拆」字了,但菜園村卻來了紅色的交叉;深挖機悄悄地轉進了大角嘴的地底,我卻想起年前重慶孤島般那個「最牛的釘子戶」,似乎當地發展商算是比較守法的,起碼對產權有最基本的尊重。

中環價值朝陽精神
不幸的是,這二、三十年來,內地到底都學了香港些什麼呢?記得我以前曾經寫過﹕「農業學大寨,工業學大慶,炒樓學香港。」中環價值已不再是中環價值,而是更多上海的浦東價值,北京的朝陽價值等等。說穿了,中環價值就是「圈地運動」,然後就是地主的「尋租行為」,從上至經濟結構的地產主導,下至普羅市民的置業恐懼,香港無不瀰漫着封建社會的保守心態,「50年不變」說穿了就是地主階級的政治綱領。80後以土地作為抗爭主題,完全就是天真無邪的小孩,無情地揭破了「國王的新衣」。

少年香港說
「我是醫生,我男朋友是律師,但都買不起樓。」除了八十後苦行的經典圖像外,這亦是二○○九年的經典金句。我一直都不太肯定,到底普遍的八十後是買不起樓,抑或不屑買樓?但可以肯定,「圈地運動」也有高下之分,低劣的就像《阿凡達》中的地球人,赤裸裸地動用武力將潘朶拉清場;高明的大概會如葛蘭西所言,先建立一個意識形態霸權,也就是讓土地開發披上更多文明包裝,方不致出現如數碼港赤裸裸地變成貝沙灣,然後又想在西九翻版一遍──未知日後菜園村的上蓋物業,或許會叫作「萊茵豪庭」的,又會被納入李家還是郭家?香港號稱經濟最自由的都市,但一切都不是開放競爭決定的,世事荒唐之極,其實很難超出於此。

我倒想起嬰兒潮精英最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我是在公屋長大的。」潛台詞是他們已經脫離公屋行列,達成了向上的社會流動。嬰兒潮在七層徙置區的集體成長回憶,以及例如從何文田村「升呢」到黃埔,又或從北角邨「升呢」到太古城的集團遷徙經驗,已成為一代人權貴式「計劃經濟」的文化基礎(我總是很想知道,當年供書教學的父母或在工廠車衣的姊妹,卻還有多少仍然住在公屋呢?)。「圈地運動」的一個致命邏輯是,沒有地的人永遠都不會有一寸地,只有先圈地的人才會有地,後來的世代便只能當「農奴」了,這並非階級而是種姓(caste)的分野,命中注定的一個零和遊戲,一切都早已規劃得井井有條。

無論在香港和大陸都一樣,八十後有別於上一代的地方,是他們只能繼續寄居在嬰兒潮父母的家裏,發揚臥薪嘗膽的精神,再無後顧之憂地起義。八十後皆在父母的專制溺愛中,戰戰兢兢、規行矩步地長大(大陸的八十後就更主要是獨生子女),因此過往一直顯得比較被動冷漠,被認定是過分自我和難於溝通。直至在天星碼頭、皇后碼頭、喜帖街、菜園村,在那些老街坊和純樸村民的身上,他們才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物質空間、屬於自己的家的感覺。

而且八十後還找到了新的潘朶拉星球,就是相對平等開放的網絡空間,在那裏毋須再擔心失地的問題,可以迅速建立動員力強大的社區,這是擁有土地的嬰兒潮世代所無法理解的。其實早在嬰兒潮火紅的年代,歐美已經有(也是葛蘭西意義上的)「新社會運動」,只因香港人太保守或太工具理性而不自知而已。無論如何,物質/地產空間與非物質/網絡空間的距離,彷彿就是地球和火星之間的距離,而這正是嬰兒潮和八十後之間的鴻溝所在。

本土意識 北進想像
高鐵打造「一小時生活圈」的眩目藍圖,已難免引發香港人對身分危機的焦慮,無論你承認或不願承認也好,二○一六已經足以取代二○四六了,根本連二○二○雙普選也等不着,這和鄭耀棠日前心直口快、不慎披露的國家機密一樣,皆是香港最大的公開的秘密。因此在追問本土意識的同時,我亦再次陷入「北進想像」的沉思,李照興已在「星期日明報」寫了不少天,儘管他所講的主要是市場大計;葉蔭聰在回顧十多年前提出這概念時,則多少流露出自我批判的情緒(見諸《今天——香港十年》),彷彿以往太早走得太北,結果還是要撤退南下。

八十年代羅永生他們「民主回歸」的口號,正是想像「香港的民主,明日的中國」;上一代人經歷所謂的學運火紅年代,以至八九民運全城激情的年代,皆抱着粗糙朦朧的北進想像。可惜亦正因如此,學運的啟蒙反而無法在本土生根,火紅年代搖身變成紅色資本年代,北進想像只剩下北上掘金的份兒。現在八十後要回歸本土,卻正是本土即將瀕臨消失的時候,不知這算不算是一種歷史的嘲弄?在「老大香港」期待「少年本土」的重現,感覺就好像到一個堆填區去找水源一樣荒誕。朱凱迪在一月八日那天寫道,八十後不會期望立即便能帶來轉變,會耕耘好幾年等城市運動花開結果,感覺更像是這個悲情城市的垂死哀鳴。

康、梁於一百一十年前身處的香港,並非政治和經濟上的平等空間,而是公民社會和思想的自由空間。現在大陸已不太需要香港資金,甚至不太需要香港的技術了,但那裏仍缺乏接近香港的公民社會、成熟發達的公共空間、不亢不卑的社會運動,套用嬰兒潮物質主義的話語,那才是升值潛力最高的新興市場、最值得投資的「優質新股」。未來六年,相信中聯辦門前還會有不少示威,除了問中央可以給我們什麼,也可以問我們還能帶給中國什麼?每次當我看見苦行的八十後,都很想苦口婆心地跟他們說﹕撤出這個沒有希望的戰場吧!走到一個更大的戰場去,繼承康、梁那怕只是「保皇黨」的遺志──一小時生活圈無可避免地出現後,會較一百一十年年前坐船更加方便。


原文出自2010.01.10 明報副刊,作者鄒崇銘

Labels: ,

Monday, January 11, 2010

井中泉、井外天:悼錢北斗弟兄

「神為我打了一個深井,井裡充盈著從不稍減的清泉 ……」

在FES四十週年特刋之中,斗叔曾經以「井」與「泉」形容自己的事奉生涯。數年前,有機會為他的新作寫下薦語,「井」的圖像再次浮現,意外地拼湊出一幅對聯,記下了二十年來我所認識的斗叔:

井中泉、流溢生命智慧
井外天、啟迪無盡生機


井中泉、流溢生命智慧

斗叔的生命故事,就像深井裡的清泉,處處流溢着對生命的領受與洞見。

六十年代離港赴加升學,透過「温城中國基督徒團契」信主,斗叔在大學時代已經是「泉源」刋物的中堅份子。透過校園及文字事工,斗叔與那一代的戰友(Winnipegers),不僅開拓了本地華人學生福音運動,更為加國華人教會的成長奠下美好的根基。

八九年斗叔一家移民赴加,並加入「使者協會」展開新一里路的事奉。縱然經歷妻子笑萍(斗嬸)患病及離世,斗叔卻在人生幾許風雨之中,以穩實生命領導「使者」隊工繼續前行。

從「研經訓練」、「門徒訓練營」,到後來的「傳禱小組」或「使者訓練學校」,斗叔所注重的,都不單單是活動的大小或人數之多寡;而是同工內在的生命,是否如江河活水一般,影響著所服待學生的生命。

九四年中,斗叔將領導棒子交予王龍朗弟兄,前赴温哥華拓展加西學生工作。在短短數年之間,斗叔的生命燃點了一群心中有火的年青人,當中多人相繼成為使者的同工或長期義工,並促成2000年「使者學生中心」新一頁的開展!

在個人層面,斗叔亦成了自己學生工作上的生命師傅。2003年中,前領導同工王龍朗弟兄因車禍離世,筆者在戰兢中接過棒子。當年幸得斗叔從旁指點,在轉變之中,將心中座標由終結移向另一個開始,踏上新的生命篇章。

今日回首,實在感謝天父在這二十年來,將斗叔放在楓葉國的土地,透過他如泉湧溢的生命,從多倫多到温哥華,滋潤了無數年青生命的心田!

井外天、啟迪無盡生機

斗叔口中常常提及門徒事工要達致「深廣互扣」,他的生命亦然。除了深厚的生命內涵,斗叔廣濶的視野,加上不斷學習的精神,常常為所接觸的年輕生命,打造出片片新天。

在「使者」事奉初期,基於以往在香港及東亞區學生工作的經驗,斗叔帶領「使者」與InterVarsity Christian Fellowship (IVCF Canada) 及 國際學生福音團契(IFES)接軌。還記得1991年夏天,有機會與斗叔聯袂前赴美國惠頓大學,参加IFES World Assembly,首次親嚐普世學生福音運動的震撼,更幫助「使者」思索作為學生運動一員的獨特身份與使命。

透過参與1992年「加拿大華人宣教大會」(華宣)的籌備,斗叔有機會認識一群來自温哥華的學生團契領袖。除了將加國東西兩岸的學生串連起來之外,更促成九十年代兩次全國學生領袖的福音會議,為本土的學生福音運動寫下閃亮的一頁。

在多倫多定居的那段日子,斗叔經常串連一群敢於思巧探索的同道中人,在家中定期相聚對論。除了延續昔日香港《吶喊》雜誌背後的「沙龍」精神外,更有機會與渥太華另一群基督徒專業人士連線,促成一系列的「雙城對話」(Inter-City Dialogue)。

近年天父引導斗叔,在太平洋兩岸穿梭,推動以信仰為本的職場事工。除了參與發起「公義樹」及「學學堂」事工,更與多位年輕畢業生在創業荊途上緊密同行,一起尋索井外那一片藍天 (個別見証可見於斗叔遺作《學會講、學會學》一書底頁)。

結語

在2009年除夕下午,與温哥華同工余子麟弟兄在網上越洋分享,並在禱告中念記斗叔,想不到在不足四十八小時之內,竟然傳來斗叔安睡主懷的消息。沉痛之餘,兩地同工合力於三天之內於兩所「使者學生中心」設置追思閣,以供主內同道緬懷吊唁。以下為眾「使者」同工為斗叔所撰寫的輓聯。斗叔,新天新地再相見!

磨劍一生 光如北斗引路
留芳千古 功賴使命承傳


原文出自Leadership Jazz 2.0 by Gabriel Chan

Labels: , ,

Sunday, January 10, 2010

How We Decide

1. An industry study 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several strawberry jams invited a panel of professional food tasters to rate a selection of jams on a numbered scal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weetness, taste, enjoyment, spreadability, and a few other criteria. Result was that brand A was the best, and brand Z the worst. Years later, a professor attempted to repeat the same test with his students, and got the same results. However, when the test was given with an extra criteria of “why”, as in “explain why did you think the jam is highly spreadable”, the results were reversed. Brand Z, the cheapest jam in the group, got the highest score.

2. In another test, all subjects were given a word puzzle test after ingesting an energy drink, labeled as providing higher alertness and energy. Half of the subjects paid the full price for the energy drink before the test, while the other subjects were told to pay only half. The result of the test shows that the group that paid the cheaper sale price scored 30% lower on average.

3. A group of students were asked to do a blind taste test of 5 different bottles of wine. Although among the 5, one $5 wine was presented once as $5, then again as $45. Not surprisingly, the $45 wine rated as being far superior than the same bottle labeled at $5. This test was given again to wine experts, those that frequently consume and judge the quality of wines, and received the same results.


原文出自"Eat Snap Repeat" Blog

Labels:

heartbreaking



原文出自Post Secret

Labels:

Saturday, January 09, 2010

高鐵很貴

一座杜拜的哈里發塔造價要一百億港元,已經叫人咋舌,那麼聽到要動用六百億港元才能建成的高鐵就真係耳都側埋。要計計六百億港元有幾好用,高鐵計算機可以幫到你,點入裡頭隨機看,更加突顯了整個工程的離譜。
  • 高鐵造價六百六十九億,如果把這筆錢舉辦東亞運,可以舉辦二百二十三次!!四年一度的東亞運,可以傳奇到下世記
  • 高鐵造價六百六十九億,如果把這筆錢用嚟放賀歲煙花,可以用嚟放一萬三千三百八十次!日日睇,睇足三十六年
  • 高鐵造價六百六十九億,如果把這筆錢購買C朗,可以購買六百六十九個!香港甲組都可以變英超啦
  • 高鐵造價六百六十九億,如果把這筆錢購買日本一藍鰭吞拿魚,可以購買四萬九千一百九十一條!放生瀕危物種,暫緩生態危機,全地球人多謝你
  • 高鐵造價六百六十九億,如果把這筆錢資助本地青年人免費讀大學(三年),可以資助五十二萬九千六百九十一位 !人人有書讀,何樂而不


簡單來說,等如全香港每人夾$10000!真的沒有比較節省的方法嗎?

原文出自 littleoslo blog

Labels: ,

Tuesday, January 05, 2010

加拿大基督使者協會 前任總幹事錢北斗先生 主懷安息 (1944 - 2010)


加拿大基督使者協會前任總幹事錢北斗先生,在2009年十一月中於香港中風入院治療,並已於2010年1月3日(主日)凌晨被天父接返天家,享年65歲。本會將於1月6日(星期三)起,分別於多倫多及溫哥華之「使者學生中心」設立追思閣,在辦公時間內開放,供各界人士到訪緬懷。錢弟兄家人在其入院期間,亦特別架設網誌http://wakeupwithdad.blogspot.com,分享錢弟兄病情,歡迎於網誌留言,向家人表達心意慰問。

錢弟兄早年活躍於Winnipeg CCF,曾任香港基督徒學生褔音團契總幹事,於1989年加入加拿大基督使者協會,歷任總幹事及事工拓展主任,尤其致力透過小組研經、門徒訓練及整全使命的倡導,推動加拿大華人學界褔音運動。

如有垂詢,請致電加拿大基督使者協會
(416) 494-7171(多倫多) / (604) 278-0642 (溫哥華)
1(877) 463-0232 (免費長途熱線)


See also: 溫哥華【使者】追思角

原文出自PP959.com

Labels: ,

Saturday, January 02, 2010

團契

一直都想約一班曾經在【使者】事奉的前同工和現在的同工一起在聖誕時有個禱告會,但無奈怎的約來約去都約不成(當然,三十多人,其實很難約)。結果,一直拖到今天晚上才約得成。

下午回【使者】預備晚上的聚會時,一打開電腦,就收到斗叔走了的消息。當下我才明白,是我們在這特別的日子,格外需要大家,才給拖延到今天。是主憐憫我們。

在辦工室想打個電話給總幹事update一下情況,就看見案頭隨手寫下的斗叔的電話。他寫的書,也是擺在書架上。斗叔的presence,在我們生命裡,處處皆是。

和一班前後同工一起禱告後,我們同領聖餐。有甚麼比聖餐更appropriate去celebrate我們之間的fellowship?在聖餐的奧秘中,我們與那些早我們一步回到父身邊的同工,再度共享團契。不止斗叔,我還想起了Victor,還有Rev. Knight,還有艾得理,還有許多在學生運動中的先驅。我們都是一個團契。

Yet she on earth hath union with God the Three in One,
And mystic sweet communion with those whose rest is won.
O happy ones and holy! Lord, give us grace that we,
Like them, the meek and lowly, on high may dwell with Thee.


斗叔,等待那一天與你再見。

Labels: ,

Happy New Year

I no longer possess the natural optimism of the cashier who looked at me with determination and said, “2010 is going to be a GOOD year. Let’s hope the economy continues to get better.” Neither am I a cynic who has concluded that nothing will ever change—although I am old enough to sympathize with the impulse.

I am, rather, a woman gratefully drawn into the story of a God who would not and will not abandon his broken creation, and who continues to pour the new wine of courage, strength and hope into his people as we press in and press on—until that day when all things are fully made new. Come, Lord Jesus.


原文出自SONGS OF ASSENT blog by DR. CARLA A. WATERMAN

Labels:

Friday, January 01, 2010

七字頭 vs. 80後

「80後」早成為熱門詞彙。例如說,80後買樓難,80後難上位,80後愛激進……等等。彷彿,做成今日80後困局,要怪便怪那些阻住他們向上升的階層(咁即係我們這些七字頭啦)。

不過,我之前也聽過「七字頭無得出頭」的說法(那篇文章還訪問過湯禎兆王貽興呢)。實情是,香港如長安,愈來愈不易居,也不一定是80後七字頭與否。

也許是物以類聚,我和我身邊的七字頭朋友都沒甚麼成就。我們沒有申請公屋與居屋的資格,有物業的供到兩眼發青光,租樓住的儲不到錢。未結婚的嘆難找個投契的伴侶,結了婚的不敢生孩子,生了孩子的日日八點放工後再兼職無償補習,周末做仔女跟班,帶他們學琴學公文式。不再年輕的父母打電話來,說是頭暈身慶,於是在密麻麻的時間表上再擠出兩個鐘,帶他們看醫生。然後,某一天,老闆說:「為甚麼不多讀一個碩士學位﹖」

咦,你加了我人工還是減了我工時﹖我還能應付幾萬元一年的學費,每週兩晚上堂周末做功課的額外工作量嗎﹖

晚上,在床上倒下來,我們會想起:讀書時也在畢業禮上喊過口號。我們每年「七一」參加遊行,會討論哥本哈根氣候會議和五區總辭。我們的熱情還是會燃燒,同時也看到個人的力量沒甚麼作用。

最滑稽的是:我們被視為「中產」。是的,我們不是「獲得」中產的稱呼,而是不幸地「被」視為中產。社會,包括傳媒,認為我們就是逛連卡佛買LV嘆紅酒的那一群。七字頭中當然有富貴人家,但80後難道就無有錢人﹖80後的女孩子還可以博一博做梁洛施徐子淇,七字頭中女﹖哈哈哈哈哈。

80後的難,並不是80後獨有的。那根本就是貧富懸殊,而非年代問題。只是,七字頭的人,已不好意思(像這篇文章那樣)呻。好歹打了十多年工,做了三十多年人,人生快過一半了,我們很明白:得到別人的同情與諒解,可以是很奢侈的願望。

捱吧,捱到八十歲,到時就可以明正言順擺老人款看全世界不順眼了。


原文出自「貓眼看世界」blog by 張婉雯, as posted by Pakkin Leung on FB

Labels:

Does sex sell movies? Uh, not really

A recent study concluded that nudity and explicit sex scenes don't translate to success for major motion pictures.
"Sex Doesn't Sell -- nor Impress! Content, Box Office, Critics, and Awards in Mainstream Cinema" examined more than 900 films released between 2001 and 2005.
The study found that, contrary to popular belief, sex and nudity failed to positively affect a film's popularity among viewers or critics and did not guarantee big box office receipts.
One of the study's co-authors, Dean Keith Simonton, said theirs was the largest sample of its kind used for film research. The results surprised him, he said.
"Sex did not sell, whether in the domestic or international box office, and even after controlling for MPAA rating," said Simonton, who is a professor of psych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In other words, even among R movies, less graphic sex is better."

Craig Detweiler,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Entertainment, Media and Culture at Pepperdine University, said the study's findings reflect the culture's post-sexual revolution sensibilities.
"Nothing is as shocking anymore," Detweiler said. "You can see it in Britney Spears' kiss with Madonna and Janet Jackson's Super Bowl performance. Things that were a big controversy among some, the next generation kind of yawned at it."
Rather, Detweiler said, he has seen among his students that the new form of rebellion against the older generation includes "not doing drugs, not sleeping around and not getting divorced." That might explain the popularity of some of the Jane Austen films and movies like the "Twilight" series, he said.
"Those stories are really about sexual separation," he said. "They are all about wooing, not winning."


原文出自CNN

Labels:

  • 正如林一峰話齋,閱讀,也是一種 state of mind。
  • 所以不限文字,還有聲音影像一切雜崩能東西,都在涉獵反思消化乾坤大挪移之列。
  • 看重的只有一個字:Insight

Disclaimer

I work at Westside Baptist Church. Of course, that doesn't mean they agree with everything I post or link here. Everything here is my personal opinion and is not read or approved in advance. Consider yourself war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