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最好的給下一代?
另一篇轉載自普普文化站的文章
將最好的給下一代?
劉紹麟
「畀下一代嘅,當然係要最好!」
真的嗎?我愈來愈懷疑這種說法。
聽過這樣一個真人真事──應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在一個低收入社區裡,住著一個低收入家庭。這一年他們有幸過年之時,還能有幾個小錢,可以在年三十晚一家人吃得飽飽的。但這晚母親知道了鄰家連一頓吃得飽的晚飯也沒有著落之時,便作了一個決定:將僅有的幾個小錢都送給鄰家吃飯去了。孩子們失望之餘,自然要問母親為甚麼這樣做,她說:「我們有沒有飯吃,有天父安排,鄰家年三十晚也沒飯吃,一定要幫!」
這位母親明明有一個機會讓子女吃得好好的,卻將錢送了給人,按「最好的留給下一代」的標準來看,簡直就不是好母親了。問題是,這種「畀下一代嘅,當然係要最好!」是否一種很有問題的思想?為甚麼不可以是,「最好的,一定要獻給XX!」,而非「下一代」?當年毛澤東在艱苦的長征途中,便親手將一對親生子女留給了少數民族家庭,因為逃避追剿實在太辛苦了,唯有選擇放棄子女,這樣反而使他們有活命的機會,而毛澤東及妻子(當時妻子為楊開慧)也可以繼續革命下去。他們不是找個安樂窩,找份好工,然後「將最好的留給下一代」,而是拚著命也要來搞革命。這不是將「最好的留給下一代」,而是獻給了「革命」、「國家」。從今天主流中產階級的思維模式來看,這種行為簡直不能想像。
大家或許不喜歡聽毛澤東、國家甚麼的,那麼如果說「最好的,一定要獻給教會、上帝」,會好一點嗎?「最好的,要用來服務人群,使其他人生活得更美好」,這又怎樣?為甚麼我們的價值取向,不可以是全家人節衣縮食,給子女的零用錢也省下來,為的是支持一對遠方的宣教士夫婦;又或是自己「貼錢」支持某項事工,以至要減少子女的課外活動開支、少幾門活動?又或者爸爸(或媽媽)全力投入某項極低薪金的服務人群工程,直接影響子女的生活質素,這又如何?
說穿了,「畀下一代嘅,當然係要最好!」背後,是一種除了下一代──自家人──以外,再沒有值得「獻上最好」的對象。表面是愛護子女,其實是繞了一圈子說「將最好的,留給自己!」以小孩為中心(child center)思想的背後,其實是自我中心(self center)。根本的問題,恐怕是我們活在天地之間,除了自己及家人以外,再沒有其他能挑動我們投入關注的目標。
但最大的問題是,這種「畀下一代嘅,當然係要最好」心態,又是否真的將最好的留給子女?從上面這位「狠心母親」的經驗來看,很明顯她沒有把將當今標準的好東西──最新奇AQ、EQ、哈佛鬼佬學法、嬰兒/胎兒英語學習VCD套裝、最佳名校網絡樓盤──留給子女,甚至連年三十晚一頓好飯也沒有。但以我看來,她才算得上將最好的留給子女,你同意嗎?
Labels: Ref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