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29, 2008

立品

剛才走在街上,經過某路口。好幾輛車,因故停滯不動。

剛被阻在路口的是一輛豪華Benz,駕車的中年胖漢,狂躁式地持續猛響號。

——我懷疑車子的響號可能改裝過,那聲量之巨大,讓站在旁邊的我以為耳膜已經穿了。

我跟幾個過路行人,一邊掩耳逃離,一邊怒瞪那司機——證明不是我一人的耳膜太過「纖細」。有位女士更忍不住罵「痴線」。

司機依然故我,瞧也未瞧我們一眼。

再看前面,車列因何停滯?原來幾個車位外就看得見,有殘疾人士上的士,同行友人/親人正把輪椅收進車尾箱。

對身體不方便的人,就連一點點容忍都不能付出?
人家頂多不過阻延你十秒八秒——對於已經駕著私家車、已經比人家方便快捷很多倍的人,十秒八秒,請問算是甚麼?
這樣瘋子般響號,除了給附近的人都帶來煩厭之外,有甚麼用?能夠把前面的車子都吹走嗎?有種把車子改裝,在車頭裝個火箭砲好了。


我們用甚麼確立我們自己的價值?有人用物質,我寧用品格。
品格。多麼少見少用的兩個字。

Link

Labels: ,

Friday, March 28, 2008

不吐不快

  • 教會並不是每星期的聚會,或說,教會不等同聚會。教會是人組成,不是聚會。我不是說聚會邪惡,我說的是耶穌關心人的生命質素多於聚會的質素。
  • 教會跟教堂是不一樣。教會是人,教堂是建築物。神呼召的,是教會,而非教堂。神關心的祂的子民多於建築物。
  • 教會並不是被呼召去令「自己人」聚在一起嘻嘻哈哈。教會是被呼召到未信者當中作鹽作光。因此,到教會就要預備好要去
  • 教會聚會並不是基督徒應該花最大精力及資源的目標。教會是裝備及差遣的中轉站,基督徒被呼召是往世界去而非只留在教會中享受被愛。
  • 教會存在的意義是裝備聖徒做神的工作。如果教會大部份資源放在維持聚會及聖禮上,而非用在影響世界上,那教會就失了她本身存在的意義。
  • 不要再以為當基督徒就是「每星期返教會聚會」。耶穌豈有這樣教導呢?
  • 「喜歡」從來是一種感覺,而「愛」從來都是一種決定。到教會裡學的,不是學習如何可以更「喜歡」人,而是學習實踐如何可以更「愛」人。
  • 耶穌從來沒說過到教會或跟隨祂是會感覺良好,而耶穌自己的卅三年生涯也不見得感覺良好。所以請不要投訴教會不能給予你良好的感覺。
  • 教會不是消費品,不是你買的波鞋或 t-shirt,不是讓你拿來比較那個給予你感覺良好,也不是拿來作批評的。教會是個家,是個要委身的家。
  • 每個基督徒都要建立教會,每個基督徒皆是祭司,聖經沒有說牧養同工比起並通會友需要有更多的事奉。
  • 每個基督徒裡面所居住的聖靈都是同一立聖靈來的,沒有誰的「屬靈力量」比別的更強勁。牧師的聖靈跟你我的聖靈都是同一位。
  • 跟隨主就是會被耶穌及教會所要求。若沒打算被主要求或為主付代價,就需好好重新考慮為何要做基督的門徒。
  • 信仰跟平日生活不應被分割。一個只在週末當基督徒的人根本就不是效法基督的門徒,因這耶穌大部份的教導是吩咐我們在平日生活裡 (及在未信者中)活出信仰,多於叫我們只在教會群體當中活出信仰。


Link

Labels: ,

Thursday, March 27, 2008

製造門徒


Smith Corona 是製造打字機的名牌,在資訊科技興起之前,其生意比Microsoft有過之而無不及。為什麼到今天Smith Corona的名字已不見經傳,但Microsoft卻如日中天,其總裁更一度成了世界首富之一?主要是因為Smith Corona 的大使命是製造打字機,而不是致力於人與人溝通的成效。若然Smith Corona的大使命是後者,那麼資訊科技的發達,將只會成為他們的幫助,而不會剝奪了他們的市場。

教會是製造門徒的地方,相信這是錯不了的,但在Smith Corona 的例子當中又會否帶來一點新啟示呢?


Link

Labels: ,

Tuesday, March 25, 2008

The Kingdom

This Kingdom is part of every day, invading, pervading, living, moving, breathing. It grows only as quickly as we allow our hearts to catch on to it. In its truest form, it emulates the character of God Himself—loving, above all, gracious, compassionate, righteous, holy, just, actively effecting change, never dormant but always looking to establish itself more and more. It is beautiful, beyond what any word or song or expression of man can capture. It is everything, wrapped up in our very existence, and discovered in a way as unique as the person who takes part in it.


This is a beautiful description.
Failing to live a Kingdom life as such (or at least having such a consciousness) is one of the most threatening things to the Church today.

Link

Labels:

Sunday, March 23, 2008

「金錢不能買快樂」證實謬誤

卑詩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鄧恩(Elizabeth Dunn)指出,該批把錢花在別人身上的較用在自己身上的學生,明顯快樂得多。她表示,由於有研究指出金錢買不到快樂,為了證明該種說法不一定正確,決定展開今次的研究工作。
鄧恩在溫哥華表示,調查所得,可以反映出入息多寡跟快樂與否關聯不大,公平地說,金錢不會買到快樂或買到太多快樂,但想當然地指金錢不能買到快樂就不對。

鄧恩的研究工作另一部分是由卑詩大學碩士生艾克蓮(Lara Aknin)和哈佛大學的諾頓(Michael Norton)負責,一共訪問了632個美國人,要求他們給自己的快樂程度評級,並透露自己的收入以及估計在一般情況下,每月花費若干,包括要繳付的賬單和日常開支、給自己和別人購買的禮物以及捐款等。
鄧恩說,他們發現人愈把自己的收入花在別人身上、給別人買禮物或捐款給慈善機構,得到的快樂就愈多。


這個標題,有點搞嘢。或許與許多人想像的有所不同,不過我可以證實,付出與捨棄,的確感覺良好。

星島日報加西版2008/03/22

Labels: ,

Saturday, March 22, 2008

Food Fight

同事Mati send了這個video給我,初時看不知所以,但慢慢就開始看明白。留意各種食物的國藉。



Official Website (with the official food fight character cheat sheet)

Labels: , , ,

Friday, March 21, 2008

上香是文化活動

噚晚黃大仙廟外香火鼎盛,皆因嗇色園於廟宇廣場舉行[...]「戊子年禮斗科儀延生心經法會」。環顧獲邀嘉賓,[...]有一個好特別嘅人士──前任民政事務局長何志平。

何醫生噚晚坐足全程,其間由道長陪同於廣場上點燈,然後行斗陣、過龍鳳富貴平安橋,最後仲去埋大殿上香。

當年何志平仲係民政事務局長時,就曾經為港人去車公廟求籤,而佢身為基督徒嘅身分,就一度惹來好事之徒指指點點。而噚日嘅法會,何醫生都有上香,佢之後就同[我]講,上香都係文化活動,自己今次係以老百姓身分出席祈福大會。


咁都得?

香港明報2008.03.21 / MP+版

Labels: ,

關於西藏

最近在西藏發生的糾紛,或許這篇文章會給你一些另外的看法。

我在二千零一年第一次踏足藏域時,遊客聊聊無幾,但自青藏鐵路二零零六年通車之後,到西藏的遊客數量驚人,聖湖納木錯最高入場人次曾達每日十萬人,為地區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獵奇者帶來金錢,但沒有帶來尊重:
  
在青海湖邊,我看到一輛從廣州來的四驅車在青海湖邊飛馳,把水花濺得老高的,在眩耀汽車性能之餘,還自以為正在做「很探險」的事。
  
青海湖有一個突出的半島,叫做二郎劍,給一家旅遊開發公司承包了,幹起水上電單車的旅遊勾當,於是遊客在聖湖上興奮地飛馳,發出刺耳的尖叫聲。

在西藏進入雲南的路段,我在公共汽車上聽到一些來自北京的知識份子(他們互相稱對方為老師)在高談闊論,說西藏人很落後,很野蠻,但同車的有不少藏族人,他們是聽得懂普通話的。
  
在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藏傳佛教最重要的神山山腳、聯合國的重點保護項目雨崩村,現在發展了二十四小時提供熱水的旅館,燃料來自山上的松樹。
  
兩年前一個黎明,在飛來寺,一個迎接卡瓦格博峰日出的地方,喇嘛和藏佛信徒虔敬地對著大山磕長頭,這時候在我身旁的兩個香港旅客在大聲唱天主教的聖詩和過時的流行曲。


Link

Labels: ,

Wednesday, March 19, 2008

笑吓

外遊多天沒有寫blog,回來一天已被受苦節崇拜的籌備佔去所有時間...此行去了 Rob Bell 的 Mars Hill Bible Church,其實也有一些感想可以分享,不過恐怕要遲些才有時間寫... 請見諒。

貼住幾個超搞笑YouTube來輕鬆一下先。請忍耐等候。





Link

Labels: ,

Thursday, March 13, 2008

多倫多奇景

仲有一堂就完成馬拉松「講道–寫講章」任務啦。跟住就可以放幾日假啦(不過放假時就輪到處理自己教會的事奉啦...)。
有少少空檔,同你地分享吓在多倫多見到的奇景。


暴風雪後。


啲雪有成架車咁高㗎!希望溫哥華唔會有咁嘅一日。


呢間係乜鋪頭?咁大間?係珍珠奶茶鋪!全棟都係同一間!


裡面超靚。

好啦,又要返去寫講章啦。

Labels: , ,

Wednesday, March 12, 2008

蜂擁


我在多倫多。馬拉松式的寫講章和講道。講完又寫,寫完又講,累得沒有時間寫網誌,請諒。

昨晚看見坐滿一個大禮堂的年青人蜂擁的到台前決志,很感動。

感動完,繼續寫,寫完繼續講。講多一天半,便有假期,真好。

Labels:

Sunday, March 09, 2008

侵犯私隱(續)

昨天才說完我的擔憂,今天就爆出有港大學生將拾獲的USB key內的同學床上交歡影片廣為散播。
首先,路不拾遺應是基本價值。再者,閱讀別人的私人資料(例如日記)甚為不道德(無論這些資料本身是否不道德)。將這些資料發放,更加不道德(想像有人偷看了你的日記兼影印週圍派)。明知這些資料並非以道德的方法得來仍然參與閱讀,亦是不道德。
某名港大學生卻回應:
就讀護理系2年級的關同學說,社會不應期望大學生有較高的道德標準。

同學,我不是在說「較高的道德標準」呀,我們說的是「基本的道德底線」呀!小學生都識啦!

Link

Labels: , ,

Saturday, March 08, 2008

侵犯私隱

八成大學生曾看藝人裸照
逾半不覺侵犯私隱


【明報專訊】大學生對侵犯私隱觀念薄弱。有調查顯示,近八成大學生在早前發生的陳冠希裸照事件期間,曾看過有關照片,但有超過一半(55%)認為,觀看這些照片時不感到侵犯他人私隱。
另外,調查又指曾看照片的大專生中,約37%人表示曾主動與人分享照片。曾和他人分享照片的學生中,更有65%指他們發放照片時,不感到侵犯他人私隱。

這件事的恐怖之處就是這些混淆不清的價值觀念。這還不算侵犯私隱,甚麼才算?

有專上學生更坦言:「藝人出得嚟做,私隱底線就要低啲,我睇嘅時候完全無任何侵犯私隱嘅想法。」

藝人不需要私隱嗎?為何他們的私隱底線就要低啲?道理何在?無稽!
我著實擔心這些大學生的思想和道德質素。

2008/03/08明報港聞

Labels: , ,

Thursday, March 06, 2008

逆旅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作者 李白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


題解:李白與諸從弟聚會賦詩,本文即為之而作的序文。

意譯:天地是萬事萬物的旅舍,光陰是古往今來的過客。而人生浮泛,如夢一般,能有幾多歡樂?古人持燭夜遊,確實有道理啊。況且溫煦的春天用艷麗的景色召喚我們,大自然將美好的文章提供給我們。於是相會於美麗的桃李園內,敘說兄弟團聚的快樂。諸位弟弟英俊秀發,個個好比謝惠連;而我的作詩吟詠,卻慚愧不如謝康樂。正以幽雅的情趣欣賞著美景,高遠的談吐已更為清妙。鋪開盛席,坐在花間;行酒如飛,醉於月下。不作好詩,怎能抒發高雅的情懷?如賦詩不成,須依金谷雅集三斗之數行罰。


問題:這就是你的做人態度嗎?

Link

Labels: ,

Wednesday, March 05, 2008

成長的土壤

今日梁文道在明報談香港創意文化工業的沒落,叫人心酸。
香港每年耗用在文化上的公帑超過20億港幣,其中有多少流向藝術家?又有多少成了公務員薪金呢?你去替香港中央圖書館做一場講座,車馬費不過千元;要是在上海圖書館,「勞務費」起碼是5000人民幣。曾經有朋友替任職機構尋覓一群本地藝術家工作,一個官方的人物居然告訴他﹕「不用給他們太多錢,他們有創作機會就夠開心了。」我不知道香港的編劇酬勞特低是否也是這個理由。在香港從事創作就真的要賤到這個地步嗎?

我不怕香港人才流失,我只怕沒有人要來香港。創意產業靠的主要是人,而這些人,無論是第一線的導演和設計師,還是在後面厚植土壤的藝術家文化人,都很講究環境。這個環境必須開放包容、多元刺激,有很多和自己一樣的人溝通競爭,有很多不一樣的事情每天發生。香港是這樣的地方嗎?我們不要再騙自己,說什麼香港是個很多元化的大都會了。香港就算不是一個部落社會,也是一個高度同質化的大眾社會(mass society)。大部分的本地華裔居民其實都像,我們喜歡的東西是一樣的,我們思考的方式是相同的。所以我們的電視有慣性收視,我們的周刊長得都一樣。從前搞文學的人辦垮了雜誌就說香港市場小人口少,700萬人真的很少嗎?比起北歐國家要少很多嗎?光是在紐約,《紐約客》雜誌的訂戶大概就有16萬,同類的刊物要是在香港又會有什麼命運呢?香港的人口比諸紐約又如何?這其實是一個只有主流沒有分眾,贏者全贏輸者全輸的城市。

一個良好的創意環境就算給不了太多的錢,至少要給人尊重。北京的報紙評選年度十大人物,作家和藝術家居然佔去一半;在香港當作家要受人重視,或許就得賣燕窩廣告。

再說我所熟悉的媒體。一個學者能憑中央台連續每周地講《史記》而名揚全國,香港電視台又有「文化味」又受人注意的居然就是《志雲飯局》了。

在〔內地〕,你或許會遭到很多反駁,但你起碼不孤獨,而且真有一種我們能夠改變現實的感覺。在那裏,觀念還是被尊重的,觀念還是有力量的。

我在想的不是文化創意工業,我在想的是教牧「業」。當我們慨嘆越來越少年青人投身事主時,我們卻甚少深切反省真正的原因是甚麼。當然,最重要的問題不是待遇(雖然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但真正叫人卻步的,是...?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們極需要有新一代有質素有承擔的傳道人興起,去延續主基督留給教會的使命。

【一個最後一代香港文化人的告白】梁文道
2008年3月6日 明報 社評‧筆陣

Labels: ,

Tuesday, March 04, 2008

Heaven

Gabriel quoted N.T.Wright in his blog today:

For years Christians have been asking, "If you died tonight, do you know where you would go?" It turns out that many believers have been giving the wrong answer.

It is not heaven.

Gabriel said he's shocked. I'm not. Just this last January I have had this provoking discussion with my classmates about heaven (see here). If heaven is not "there" but "here", of course we're not going to heaven if we die tonight.

May be that's one of the reasons I don't use EEE very often (just kidding).

Well, I want to read N.T. Wright's book too. Or I'll ask Gabriel for a summary when I met him in March =-P
I have several books on my desk about heaven that I haven't read yet...

Gabriel

Labels: ,

Saturday, March 01, 2008

全球一體化下的國家承擔

難怪咁多人要爭相回流掘金
以前有事走咗去 今日無事返番嚟
佢哋有無當過香港地係佢嘅屋企


這是「農夫」歌曲「十年人事」的其中幾句歌詞。最近開車時每次聽到這隻歌都被這幾句歌詞牽動。

我在九十年代初在加拿大讀大學。畢業後回流是當時的一個大趨勢(當年還沒有發明回流這個詞彙)。但我在友儕間大力的推動不回流,理由是,我們拿了加拿大的護照,受了加拿大的栽培,我們對這國家該有承擔。我覺得作為加拿大公民,理應留下服侍供獻這國家。儘管當時我一家四口四散在四個地方(香港,內地,加州,溫哥華),我仍選擇留在加拿大。

後來香港經濟持續轉差,便沒有人回流了(反而有一些朋友再回流回來加拿大)。

香港經濟轉好,現在又多了人回流了。不只回流到香港,轉往內地,美國,甚至Alberta發展的人也甚多。但十多年後的今天,當全球化已經成為現實,在這個年代,我們如何實踐對國家的承擔?全球化與國家主義(nationalism)是否相排斥?居留是否承擔的必然先決假設?

我不知道。

Labels:

  • 正如林一峰話齋,閱讀,也是一種 state of mind。
  • 所以不限文字,還有聲音影像一切雜崩能東西,都在涉獵反思消化乾坤大挪移之列。
  • 看重的只有一個字:Insight

Disclaimer

I work at Westside Baptist Church. Of course, that doesn't mean they agree with everything I post or link here. Everything here is my personal opinion and is not read or approved in advance. Consider yourself war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