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25, 2011

機會

我一直有點介懷,當上一代堅持新一代有許多機會,而新一代又總是埋怨機會太少,我們所說的,是一種怎樣的機會?甚或,究竟是否同一回事?

記得某次與某政府高層荼聚,他搖着頭說:「我就是不明白,怎麼今日年輕人都說沒有機會。看你!說遲職便遲職,要寫作便寫作,上一代那奢侈得起?」

然後,我終於明白雞同鴨講的原因。

高層說的,是選擇的機會。相比往日,行業、工種、聘用形式,都更多元化,是不爭事實。上一代生活艱難,不胼手胝足苦幹,開不了飯。今日我們三餐不愁,選擇自由,還怨三怨四,不是不長進是甚麼?

然而在後生眼中,卻又是另一個故事──我們有許多橫向的選擇,卻無甚機會縱向往上游。

生活無憂,可以享受過程;然而前無去路,也就只能享受過程。
每一代的處境,也是獨一無二的,無需誇大也無容輕視。我只希望,對照比較,不為標籤謾罵,只為認清自我。不以時代為恥,不以自我為傲。從這一點起,不慌不忙再出發。

原文出自「光明女樂」blog by 黃明樂

Labels: ,

Tuesday, January 18, 2011

各家自掃門前雪

想寫曾俊華那個廣告很久。我不知道這廣告的拍攝手法好不好,那個留意見留鬚的動作設計成不成功;我想說的是這個廣告所反映的思維。先看看這廣告的內容:

廣告一開始是財爺「鬍鬚曾」問:「如果你係我,你會點制訂下年度嘅財政預算案?」。接著,廣告以貼「鬍鬚」的形體動作,來增強感染力和視覺效果。先是OL、然後小學生、足球員、伯伯和婆婆,都貼上鬍鬚提意見。各人提問內容:「如果我係財爺,我會繼續促進經濟發展、創造就業」、「我會係教育方面畀多d資源」、「我會加強推動體育同文化發展」、「我會改善長者福利」、「仲會照顧弱勢社群」。最後,財爺利用方法演技的技巧,加入了一個笑聲,然後說大家不一定要留鬍鬚,也可在登上網站www.budget.gov.hk發表意見。

既然拍得成廣告,特區政府相信也認同廣告背後的思維。你看到廣告中,不同背景的人,都是從自身利益出發,提出意見,希望曾俊華如何幫助該組群的人。例如中環OL就支持經濟發展、足球員就要求更多資源發展體育、小孩就提出增加教育開支。當然,這是無可厚非的,每人都會比較關心自己所屬的社群的需要。這個廣告可以無止境拍下去,圖書館使用者會增加圖書數量、輪候骨灰龕的人會要求增加骨灰龕的數量,如果我也有份拍,那就一定是增加市區的單車徑。

其實廣告是塑造思維的好工具。透過廣告來創造消費需要我們都明白,透過廣告來塑造公眾思維是我們要多加對抗的戰場。這個廣告表面上有道理,在推廣我們都要為自己的利益發聲,好像很開明。但是廣告內沒有人提出對整體有利的意見,彷彿我們沒有人關心其他人的需要,彷彿我們不用關心社會整體的利益。這個就是政府現今的管治策略,把公民社會不同群體拆散,只看到自己群體需要,只爭取自己群體的需要。其實群體面對著差不多的問題和需要,但大家都各自修行,中正政府下懷。結果,反高鐵是80後的事、The Icon是有錢買一千萬單位的中產一族的問題。但上面的中環OL其實也可以關心舊區重建強拍的問題、足球員也可以要求訂立競爭法、小學生亦可以提出普選、伯伯和婆婆可以關注西九發展,而我,當然可以對抗地產霸權,一年唔幫襯大地產商。

要塑造思維,令大眾純粹以自身利益出發,需時不多,十年八載小成,二十年功德完滿。我們只有努力加餐飯,令身邊人更多關心公共生活,公眾利益。

原文出自「一年唔幫襯大地產商」blog by 龐一鳴

Labels: ,

Saturday, January 01, 2011

彌敦道大集團趕絕繡花鞋老店


於佐敦彌敦道舊樓下「擺檔」的先達商店,靠賣「繡花拖鞋」撐足半世紀,被遊客視為瑰寶,更獲外國旅遊書捧為購物熱點。老闆鍾球今年84歲,一心以為可與老店終老,但上月業主寄他一封律師信,請他今個月尾「執包袱」。雖然鍾伯自願加租,期望繼續經營,但業主堅拒,只求老店盡快消失於滿是「大集團」的彌敦道。

屹立半世紀 遊客熱點

彌敦道是集團連鎖店表演「自我膨脹」的最佳舞台,具香港特色的老店近乎絕迹。屹立彌敦道大街、賣繡花拖鞋的先達商店,幾乎是彌敦道的「最後老店」。這間「佐敦先達」吸引力不亞於「旺角先達」,遊客絡繹不絕,老闆鍾球說:「日本人很喜愛有中國特色的東西,試過有人花千元買繡花拖鞋。」

老店夾在零售化妝店的兩個舖位中間,在一棟滿是「劏房」的舊樓下,令它更顯老而彌堅。行動緩慢、只餘幾絲白髮的鍾球,指着幽暗的樓梯說:「以往樓上全都是醫生診所,但全都搬走了。」鍾伯憶述,六七暴動的彌敦道,全都是軍隊:「係軍隊,唔係警察呀!你一伸個頭出來,便一槍打死你。」如今再「伸個頭」出來看,是一個個拖行李箱的自由行旅客。

連鎖店天下 店員冷冰冰

今時今日,彌敦道成為連鎖店的天下。見證彌敦道變天的鍾球說,以往左鄰右里有賣綢緞、也有賣水果,每間舖結束營業時,伙記也一一過來道別:「我們走喇,你自己保重呀!」近年,彌敦道天天換畫,他的老店兩旁來了「莎莎」做伴,名字親暱,距離卻很遙遠。

在鍾伯口中,大型連鎖店的伙記都是「高高在上唔睬人」,感覺冷冰冰。「我們以前不時和隔離舖頭嘅伙記傾偈,問人借個洗手間小便都好方便,而家行入去這些店,人哋一定唔會借畀你。新時代,唔同晒。」

鍾伯在1950年代與朋友王先生一起賣繡花拖鞋,一做便是52年:「我一生人的青春都喺晒度㗎喇……我賣的都係古董,以前邊有咁多日本膠拖鞋!」最佳拍檔王先生已仙遊,王的兒子王景華(Billy)認為老店的繡花拖鞋很別致,大有市場,故寧放下平面設計工作,頂替父親與鍾球「拍住上」。

只有20呎的舖位在彌敦道站穩逾半世紀,店內無「有型有格」的射燈,只有幾條實而不華的光管。一對對自家設計的繡花拖鞋,質地有布有膠,款式有男士功夫鞋、女裝平底鞋任君選擇,賣39至280元,豐儉由人。廠房在香港,加工在內地,招牌大無畏寫上「Made In Hong Kong」(香港製造),鍾球說:「我擔心客人以為是內地貨嘛!」

難原區另覓新舖

昔日業主講感情,鍾伯交700元租金便可開門做生意,「但業主下一代接手後,兩三個星期前便叫律師寫了封信畀我,話租到2011年1月31日,無人情講,即使我願意加租,但人家說:『我係唔鍾意租畀你。』咁我有乜辦法?」Billy說,正着手覓新舖,但一定不能「原區安置」,計劃「上樓」搬到附近的寶靈商場:「要趕快通知熟客和旅遊書商,告訴他們我們快搬走。」

戰前出世的鍾伯堅持不退休,一廂情願想繼續和連鎖店在彌敦道上共舞。鍾伯講了個很老套卻令人尊敬的答案:「我要自力更生,最多政府畀份生果金。自己開檔做生意仔,過吓日辰嘛!」也許大集團連鎖店愛演獨腳戲,不用老店做舞伴。本月尾,繡花拖鞋,請你下台。


原文出自2011年1月2日明報港聞,記者姚國雄

Labels: ,

Sunday, October 10, 2010

網民搞笑回應諾獎遭和諧

問:有沒有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
答:有,但他們都拿著外國國籍。(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崔琦、賽珍珠、錢永健)
問:有沒有中國公民獲得過諾貝爾獎?
答:有,但他們都是中華民國的公民。(李政道、楊振寧)
問:有沒有新中國的公民獲得過諾貝爾獎?
答:有,但他不承認自己是中國公民。(高行健)
問:有沒有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新中國公民獲得諾貝爾獎?
答:有,但是我們不承認他是中國公民。(達賴)
問:有沒有承認自己是中國公民,國家也承認他是新中國公民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答:有,但他在新中國的監獄裏。(劉曉波)

本人強烈建議中共中央,立即逮捕那些抓捕劉曉波並判他11年徒刑的人,是他們陰謀策劃,最終製造了一個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他們才是共產黨最大的敵人啊!

南京一愛國青年在得知挪威將諾獎頒給劉曉波後,非常氣憤,走上街頭發起了一場「抵制挪貨,從我做起」的萬人簽名活動,呼籲廣大市民抵制挪貨,其中一位情緒激昂的市民在多人勸阻無效的情況下,當場點燃了一本《挪威的森林》。

評獎的這幫人太狠了,每當錢不夠時,就發給一個無法領獎的人。

由於新聞聯播在諾貝爾和平獎揭曉的日子竟然隻字不提,劉曉波在獄中一定知道他已經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新華社:中國一名服刑人員在改造期間輕而易舉獲得了諾貝爾獎,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優越性。

前些日子是全中國人要求日本放人,現在是全世界人要求中國放人。


原文出自明報即時新聞網,2010/10/11/11:50am

Labels: ,

Saturday, July 31, 2010

歧視

CBC昨日報道塗鴉事件的網頁同樣引發熱議, [...] 不少留言稱,塗鴉雖然不妥,但並未對任何人造成實質傷害,不足以列入仇恨罪案。還有網民稱,惹事少年只不過公開寫出很多加拿大人藏在心裏的話。

不少人留言都提到,對大批中國移民湧入改變本地族裔比例感到「沮喪」(frustrating),認為「主人翁們」(host population)反而被邊緣化,甚至成為列市的「外國人」,因此有必要像當年的印第安人一樣要求自己的權利受到保護。他們對少數族裔不會說英語及不積極融入主流社會感到憤憤不平。

還有相當留言指華人才是種族歧視者,用帶歧視性的「鬼佬」稱呼洋人,還有人提到,曾在列市某商場遭到無視,甚至被當面說「這裏不是你的地方,你必須離開」,以及在列市買房亦被排斥。

有網民認為,洋人企業有聘請華人,但華人企業就不願聘請洋人,顯示華人從西方的平等理念中獲利卻不思回報。


原文出自2010年7月30日明報加西版要聞

Labels: ,

Saturday, July 03, 2010

「使人和睦」與「飢渴慕義」

社會分歧若能投射於議會議席裡不斷變動的合縱連橫,透過選票來減少社群裡因權力問題爆發正面衝突的可能,那是民主議會政治造福社會的重要一環。要做到這一點,除了制度的公平,還要有互相尊重的氣度,互相說服的空間。要在價值之爭的當下世代栽種和平,這幾點更形重要──最起碼在民間社會裡,要有這樣的風氣。而這明顯不是近日「非我即敵」的惡毒漫罵之風所能夠相容納的。

對基督徒而言,信仰既教我們曉得尋求那謙卑與神同行的路,也明白人的軟弱與有限,明瞭到真福八端裡的「使人和睦」其實與「飢渴慕義」共行並存。這是一條難行的窄路,要付出的代價也可能不輕。但為了社會的價值走向,為了個人的身體力行,基督徒應切切禱告,求主使用;也使教會群體的生活和見證,足以盛載這一份人生的遠象,公義與憐憫並存。


原文出自時代論壇第一一九二期社評「拒絕非我即敵的風氣」

Labels: ,

Thursday, July 01, 2010

周澄的人生經驗

如果因為窮得開不了飯,婦女被逼賣身,社會不應苛責。但是為了與男朋友吵架就當舞小姐,實在說不通。
「當舞小姐是人生經驗」,「不會說是做錯事」,跟本絲毫不合邏輯。[...]
也許周小姐此時急需「拆彈」,用非常好的說法解除負面新聞的潛在傷害,但她一句「人生經驗」,將令多少心智未成熟的的少女模仿,與男友吵架後理直氣壯去陪酒、賺錢、買名牌?
我很配服周小姐面對過去的勇氣,也對她爭取民主的熱情十分尊敬。但請不要說「沒有做錯」,也不是「爭取人生經驗」[...]


原文出自「談心‧張宏艷」blog

Labels: ,

Friday, June 04, 2010

viiiixviiv




www.viiiixviiv.com

Labels:

Sunday, May 23, 2010

道成肉身的祈禱

「明哲保身」正叩我心門,求祢為我開一條出路。「戀棧權位」欲牽我衣袖,求祢讓我看清祢才是保障。求祢恩待我們:作祢忠僕,清心播道,成為港福。阿們。

感謝上主在這城還存留不少殷實商人,懂經營之道,也知人的尊貴。求祢保守他們的道路亨通,免受「廿蚊張」的誘惑。至於貪贓枉法、官商勾結,甚或侵佔土地者,我們全交在祢的五指之內。


讀著「回歸基督精神同盟」的《我們的二○一○全球禱告日禱文──回轉歸向父親的心》,心裡不安。我不完全認同「全球祈禱日」大會的手法,但也不完全認同示威者的立場。沒錯,「沒有記念受苦者,就是忘記受苦的基督」;但同樣,沒有站在罪人的旁邊代他認罪,就是忘記為罪人而死的基督。

尼希米求主復興以色列,是站在犯罪的先祖的一方向神認罪,雖然他從來未曾參與那些罪,但他identified with罪人。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同樣為逼害他的人求寬恕。祂被釘,是identified with犯罪的人,代他們死。

上述的禱文叫我不安的地方,是我看不見solidarity - 不只是identify with那些弱小的,也是要identify with那些犯罪的,就是在他們口中的那些高官商賈。他們和他們其實又有何分別?在主眼中不過同是蒙憐恤的罪人。我們一邊要大聲勇敢地指責一切的不公義和黑暗(這他們做到了),但是在禱告的時候,仍然要與他們站在一起,把彼此的罪擔起,求主憐憫,而不是劃清界線,自以為義。

求主憐憫我們。


原文刊於時代論壇1186期

Labels: ,

Sunday, May 16, 2010

給二十年後的一封信

從「六七」到「六四」到「五一六」,連串數字訴說著香港一段段歷史。縱然這些年間,因著政治原因,這些事件在官方監視下有與真相迥異的說法,但必須告訴你們這一代,事實不容抹煞,更不容以花俏的門面工夫扭曲篡改。

說一件更遙遠的事。一九五八年,日本作家山崎豐子以《花暖簾》奪得直木獎,這是和芥川獎並列的小說大獎,所不同的,芥川獎是給純文學作品而直木獎則是給社會小說。山崎豐子在領獎時說了一番到今天仍如晨鐘暮鼓的說話,「我好像寫不來盆景似枝葉綽約的小說,也不想寫。想寫的是造林小說,如同一株一株在禿山上植樹造林。對於我來說,我覺得從養育自己的風土中凝視人,是為確實有把握的方法」。山崎豐子以自己的寫作生命作為這段說話的證言,為日本社會敲響了警鐘。

深澀了些嗎?山崎豐子追逐的是一種大歷史觀,而不是捨本逐末的枝葉,她追求歷史長河裏的深邃視角。你們應該好好掌握這一能力,不致讓一時三刻的假象及枝節蒙騙。


原文出自2010年5月16日明報副刊

Labels: ,

Friday, May 14, 2010

80後職場期望異想天開

一項研究發現﹐許多即將進入職場的年輕人對未來工作存有不切實際的幻想。研究指出﹐大多數大學本科生相信﹐一旦他們獲得首份工作﹐可在18個月內升職﹐5年內薪酬升約63%。[...]

萊昂斯與同事調查了約2.4萬名年齡介乎18至27歲的大學本科生﹐詢問學生對職場晉升及薪酬的期望﹐以及他們喜歡的工作特性。[...]

研究發現﹐這代人期望的起始薪酬約4.3萬元﹐萊昂斯認為這相當務實。

但受訪學生認為一旦找到入門工作﹐預計5年內年薪可飈升至大約7萬元。七成人認為﹐工作1年半後可獲升職﹐連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亦預期很快獲加薪升職。

萊昂斯說﹐要實現這樣高的期望有點不可思議。他不明白年輕人為何期望30歲就過上舒適生活﹐他認為﹐這些想法可能受電視及其他傳媒愚弄。


原文出自2010年5月14日明報加西版加國新聞

Labels:

Monday, May 03, 2010

有所為,有所不為

商業電台,名字也夠白:商業和電台。電台的營運方針,就是要把大氣電波就變成錢。[...] 商業機構,見錢就應該開眼。[...] 那政黨主席質疑商業機構的從業員見錢開眼,跟質疑阿媽是女人一樣。他們論點是這樣的:有錢的政黨,有多點資源使用媒體,對沒有錢的政黨「不公平」。狀況就像幼稚園的學生,一個有一支新鉛筆,沒有新鉛筆的人說:「你為什麼你有一支鉛筆?這樣不公平!」

如果香港是有錢人買什麼都可以,有政黨打傳媒戰,我希望那些爭取公道的人,都會捋起衫袖狠狠的去打一場。那位政黨的主席用紅衛兵式的口氣、手勢、表情、姿態要求一個商業機構改變一些商業決定,是商業社會中合理的行為嗎?借林夕語,以不公道的方法爭取回來的所謂「公義」,又是不是公義?如果政府決定幫有錢的政黨忙,要修改廣播條例,容許政黨在傳媒賣廣告。沒有錢的政黨扯破嗓門說賣東西的「不合理」,壓根兒就是不合商業邏輯的做法。他們應該處理的,是為什麼有錢的政黨會變得有錢。他們要開拓的,是水源,而不是眼紅別人為什麼有錢。

賺錢就是唯一硬道理,這是香港的核心價值,真實的「香港精神」。[...] 在香港,大部分人都不希望跟錢鬥。風骨,不可以供樓,也不可以當飯吃。各位看倌,你說電台做得不好,決定公祭什麼人,請什麼人食蛇羹,我倒希望各位忠實聽眾,問一問自己,你如何改變香港人只看錢的核心價值?

現在的問題,是什麼?是「有所為,有所不為」這七個字吧?


原文出自明報2010/05/04論壇,《我很很很不喜歡民建聯,但是……》,作者健吾

Labels: ,

Saturday, February 27, 2010

身教言教

三成高小生認為父母身教及言教均欠奉,常以粗口罵人、偷看子女私人物品、做錯事時為自己找藉口或責怪別人等,令小學生自小道德意識薄弱,難向毒品說不。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昨公布的調查[...]顯示,[...] 29.2%受訪高小生認為父母的身教和言教均欠奉,10.5%覺得父母「講一套、做一套」(見表),僅43%受訪者認為父母能身教言教並重。



原文出自2010年2月28日 星期日 明報港聞版

Labels: ,

Saturday, February 20, 2010

麥兜沒有變,變的是你

特首曾蔭權以動畫作為農曆新年賀辭。動畫的主題為「回家真好」,全長三十秒,卡通化的曾蔭權和港人熟悉的麥兜同場出現,向市民拜年。片段播出後惹來網民不滿,認為麥兜被曾蔭權「騎劫」或「抽水」。有人於facebook建立名為「拯救麥兜 反對賣仔」的群組,指麥兜的原作者謝立文和麥家碧此舉是為錢而「出賣靈魂」。

客觀地看,動畫本身氣氛溫馨,與政治沾不上邊,實是無傷大雅,可是仍然招來抨擊,這是對特區政府的一個警號:市民對政治化妝已非常反感。更何況,這次牽涉其中的麥兜不單是一個普通的動畫人物,還是一個重要的文化符號。

文化評論人林沛理寫道:「香港人除了深信賺錢至上、地產萬歲的『中環價值』之外,還不自覺地認為,應該讓被社會標籤為失敗者的失業者、低收入人士和弱勢社群自生自滅。」麥兜正好就是後者的象徵,是拜金社會中的「他者」,是「中環價值」下的犧牲品。麥兜代表了「中環價值」的反面,我們大可稱之為「麥兜價值」。

麥兜性格樂觀,同時帶點單純及憨厚,志願是做OL(因為不用穿褲子)。家住大角咀的舊樓,成長於單親家庭,家境貧窮。面對逆境時不會自怨自艾,反而樂觀面對,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實在是不少草根階層的縮影。於是,麥兜漸漸成為了港人的自我心理投射對象,港人也把麥兜當成家人、朋友和鄰居,也把謝立文和麥家碧當成站在自己一方的同路人。

回歸後上映的三部麥兜動畫電影,實際上反映了港人的心理變化。二零零一年的《麥兜故事》是一貫以傻勁對抗逆境和失望的故事;二零零四年的《麥兜菠蘿油王子》則充滿對現實的無奈和對過去的懷緬,格調沈鬱;二零零九年的《麥兜響噹噹》主攻大陸市場,背景也由香港遷到國內,講述麥兜和母親麥太像部份港人一樣北上尋找「機會」和「商機」。

但是,「麥兜價值」同樣代表了平庸主義:不求上進,只求「搵兩餐」、面對不公義的制度,不會反抗,只會逆來順受。現在,港人和麥太更學會投機,為經濟利益而違背當初的原則。所以,部份觀眾看過新年賀辭後感到氣憤,除了因為討厭曾蔭權,也是因為見證了麥兜走了港人自己不願走的路,心裡感到被出賣及遺憾。而今天謝立文和麥家碧所作的選擇,也可能是自己將來所被逼要走的路。這種反感,是同時對於原作者和自我本身的反感。

雖然身為一個藝術家,是無需考慮什麼政治與道德包袱,但有時候成為「工匠」與「大師」之間的分別,就取決於良心與金錢之間的一瞬抉擇。村上春樹說:「在高大堅硬的牆和雞蛋之間,我永遠站在雞蛋那方。無論高牆是多麼正確,雞蛋是多麼地錯誤,我永遠站在雞蛋這邊……若小說家無論何種原因,寫出站在高牆這方的作品,這作品豈有任何價值可言?」

如果你看過片段後感到憤怒,恭喜你,這表示你已拋棄「中環價值」及「麥兜價值」,這表示一種新的價值正在誕生──一種拜金主義和平庸主義以外的新價值觀。麥兜沒有變,變的是你。


原文出自sophistinhk xanga c/o keh leh feh

Labels: ,

Wednesday, February 10, 2010

冬奧準備就緒?

為了應付冬奧期間的需求,色情業人士早已開始準備,大量招聘「新血」,甚至因為應聘女郎太多要「集體面試」;有華裔網站更表明以中國富商為目標,「接待」的「姐妹」可以獲得5萬加元。另有許多年輕女子也從全國甚至世界各地湧入,包括傳聞加國淫業中頂級收費,每小時逾萬元的「四大金花」,各出奇招拉客,希望能在奧運期間分一杯羹。

本報去年率先披露,由本地華裔女子組成的「包養網站」在沉寂多時後,近期在冬奧前又再度高調運作,針對冬奧「商機」全力搶客。該網站負責人指已經聯繫中國來看冬奧賽事的富商,呼籲「姐妹」們把握機會「接待」這些人。據稱只要在冬奧比賽及前後時間內接受富商包養,20天便可獲得5萬加元的收入。

一間伴遊服務負責人曾對本地英文傳媒透露,近期平均每星期會收到逾百張女性「入行申請表」,求職女子來自全國各地,她們被迫要分組進行「集體面試」來過濾應徵者。

隨著尋芳客大量湧入,淫業「肉金」價格也水漲船高。原本120加元可以得到45分鐘的性服務,現在縮減為15分鐘,等於漲價3倍。據了解,一些高級伴遊服務的價格,甚至暴增至每小時400加元。

一間全國最大的伴遊服務公司更發出緊急召集令,要求旗下被稱為「四大金花」的4名頂級伴遊女郎到溫市,於冬奧期間提供每小時逾萬加元的「頂級VIP服務」。

本地一間按摩院負責人透露,業界已經從酒店門僮等得到消息,指奧運期間本地淫業可能會「繁忙千倍」。為了因應從全球各地湧入的尋芳客,她已增聘10名服務員、保安人員、調酒師,並延長營業時間。


原文出自2010年2月10日明報加西版要聞

Labels:

Thursday, February 04, 2010

台店新招防買炭自殺

【明報專訊】台灣 在2008年共有4200人自殺身亡,其中約20%是以燒炭結束生命,僅次於懸樑自盡者,為了防範有意輕生者買炭自殺,全台逾萬間超市、大賣場售貨員對於只是前來買炭的顧客,會作出友善提醒:「為什麼沒有買肉啊」!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李明濱說,2002年以後,燒炭已成為25至44歲青壯年最常採用的自殺方式,2005年後更是15至24歲群族主要自殺手法。衛生署 前天與7-11、家樂福、頂好等逾萬家連鎖商店合作,從昨天起,顧客如只購買炭,結帳時收銀機就會顯示出「適時關懷、珍惜生命」的文字,提醒店員留意購買者的神情,並作出友善提醒。

衛生署長楊志良說,若民眾只買炭卻沒買肉,可詢問他為何沒買肉,或詢問家中是否要烤肉等,若對方回答「日子都過不下去了,烤什麼肉」,就要提供熱線並適時轉介,希望能及時挽回一條生命。

This is creative!

原文出自明報2010年2月5日兩岸版

Labels: ,

Monday, January 18, 2010

目標

明知不能阻止高鐵撥款,為何仍然要抗爭?
這就是我參加這場抗爭的目的:「噓爆佢」,令政府不能「攞彩」,將這事加進成績表。就算在畸型立法會通過撥款都要政府付上沉重的政治代價。其實我也愛高鐵,建不建我阻不了,但我愛其照妖鏡作用。

不要因為覺得做咗都無用而放棄。

原文出自 1-555-CONFIDE blog by Chainsaw Riot

Labels: ,

Friday, January 15, 2010

似曾相識







這個場面,我見過,二十一年前的春夏之間。

圖片出自 wesleytang's Flicker & stopxrl's twitpic, as seen on keh leh feh

Labels: ,

擺不平的80後

政府建議,增加文康活動去解決「80後的問題」,這點子,很可笑。

可笑在政府竟以為,他比年輕人更懂得玩。年輕人知道的玩意,還會比一眾高官少?

也罷了。更荒謬的,是政府的思路,仍然認定「80後」是一班乳臭未乾的細路。嬰兒哭了,給他一個玩具,他就收乾眼淚眼珠跟着玩具轉。小孩扭計,給他一顆糖,乖乖收聲了。「80後」吵了,給點娛樂打發掉就是了,可以惡出什麼樣?

不足為奇的。因為歷史告訴我們,此舉從來奏效。六七暴動後,文娛活動換來了一時平靜。九七大限前,政府講得最多的,不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而是「馬照跑舞照跳」。每有民怨,政府的殺手鐧,不是處理制度,是派糖。

是以當天寒地凍,大眾都在打邊爐穿羽絨,一群年輕人竟披着薄衣廿六步一跪神情肅穆去苦行;當大眾連新聞中的立法會片段也未必有耐性看,「80後」竟平靜而有秩序地坐於立法會外,專心看畢全程直播;當社會人人都立場鮮明而分析欠奉,「80後」仍在原始地讀資料,去信報章抽絲剝繭述說訴求背後的基礎和理據;這份歇斯底里的認真,把以大家長自居的政府,迫埋了牆角。

是執着,也是控訴。「80後」不信政府不信政黨不信團體不信制度,不要功名利祿不望昇官發財不求小恩大惠,一份激情,只為用自己的方法做相信的事。這種借助社會參與去達致的自我體現,早己超越皇后天星高鐵菜園村的爭嗌本身。

遇上不按理出牌的「80後」,政府露了底。黔驢技窮,抓破頭仍舊只能以「找方法讓他們發洩多餘精力」的層次去回應。我為年輕一代在苦行路上穩步前進而欣慰,為着當權者的脫節和目空一切而感到極度可悲。


原文出自「光明女樂」blog by 黃明樂

Labels: ,

Thursday, January 14, 2010

社會人士用一個「激」字來形容近期的社會運動,是個出於政府及傳媒的抹黑手法。即使你未必認同那是有意的抹黑,至少在效果上,也是個有意無意的矮化。

學陳雲口氣,一個「激」實在是劣質中文,因為它能按照受眾的主觀情緒而變化。「激」不單止含混著很多中性詞語:「激情」、「刺激」,隱藏「激氣」、「激心」、「激死人」等主觀感受,亦囊括了「激烈」、「激動」、「激盪」等帶有情緒的詞語。不過最麻煩的,是這個「激」字還暗示「過激」、「過份」、「越界」。同時更十分容易連上「擊」這個同音字,結果就令人聯想到「衝擊」、「襲擊」等「極端激烈」的場面。

因此每當聽到有人說他們這樣搞對抗是「過激」的手法,我的神經就會發作。

五區苦行是心中的「激情」,表現出來可一點也不激。推跌一組鐵馬頂多算是「激烈」,怎麼也不是暴亂。對我來說,元旦遊行最過激過份越界的照片,肯定是「集會人士用眼睛襲擊警察的手指」(笑)。

肯企出來帶頭牽動社會運動的人,最應當得到的形容該是「激情」,浪漫一點還可說是「青春的激情」。這「青春」卻是跨年齡的,並不是80年後出生的人所獨有。所以他們說,菜園村一眾 80歲以上的公公婆婆,才是真正的「80後」。

所以當聽到有人說:「哇,80後那班人好『激』呀!」 你就要小心,要細細推敲了。到底他想說的是他們很激情(褒獎/ 羨慕)?是說激烈(敘述)?還是想說他們過份激烈(貶議)?


原文出自The Doctor is In~sane, 這醫生很激* blog by 星屑醫生

Labels: ,

  • 正如林一峰話齋,閱讀,也是一種 state of mind。
  • 所以不限文字,還有聲音影像一切雜崩能東西,都在涉獵反思消化乾坤大挪移之列。
  • 看重的只有一個字:Insight

Disclaimer

I work at Westside Baptist Church. Of course, that doesn't mean they agree with everything I post or link here. Everything here is my personal opinion and is not read or approved in advance. Consider yourself war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