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17, 2010

麻木,才會不仁

本來,甘肅省舟曲縣到底在哪裏,沒有太多人知道,但自從八月七日的泥石流掩過該地之後,這地方就出了名。出名,因為在這小小的縣城,幾天之內就增加了千多個亡魂,還有數以萬計的破碎家庭。在此文刊登之時,演藝界人士舉辦的賑災籌款活動會否已經落幕,不得而知,但每當慘劇發生,總有一些人愛冷眼旁觀,或甚至做一些比落井下石更乏人性的事。

八月十二日早上,港台節目主持人報導前一天(八月十一日)旺角發生了一宗有人企圖跳樓的事件。由於事發在旺角,且是下班時間,消防員除了擺放好氣墊之外,也封鎖了附近幾個路口,故此導致交通大擠塞了幾小時。正當事主想跳而未跳之際,附近已圍攏了一大群看熱鬧的市民,其中有兩個約十六、十七歲的少女,微笑著問對方:「喂,我地係唔係要買定汽水薯條嚟等啊?」聽到這裏,我心裡想:「生女生著呢兩個,寧願生一pat屎!」

原來,今天在某些人心中,「跳樓、死亡」已不再可怕、恐怖,看著別人死就等於看獎門人爆氣球、掟蛋糕,或看「福祿壽」扮嘢搞鬼一樣。這樣的人,你怎能期望他們會關心遠在舟曲縣——親人橫死、自己無家可歸、每日以淚洗臉的災民?

你必須先親身經驗苦難,才能體恤和關懷受苦的人。」我從來不相信這話,因為我作為一個男傳道,也懂得關心一個患子宮頸癌的婦女!關鍵在於一顆同理心,那是必需的。有了同理心,就有同情心,也會有實際的關懷行動。現代人正缺乏了這種同理心,因為我們太習慣自閉。

我所說的自閉,是一種以旁觀者看世事的心態,身邊發生的一切,包括親人生病、摯友死亡都只是一場戲,看著這些劇情,當時或有少許興奮、悲傷、忐忑,但不到三分鐘,離開劇場就煙消雲散,再如常過日子。然而,這種自閉的心態卻不是一朝一夕培養出來的,因為我相信每一個小嬰孩生下來都會對外在刺激有反應,他會笑、會哭、會驚慌、會快樂,可是長大了以後,發現自己一次又一次的被大人們拒絕、否定;例如,自己笑,大人們卻說:「不許笑!」或者自己害怕、顫抖,大人們卻說:「怕甚麼?膽小鬼!」或者想問問題,大人們卻說:「這也不懂?笨蛋!以後不許問。」太多這些「不許、不行」在耳邊響起,這個小孩子漸漸把自己所有的情感收起來,不想再碰釘子,結果變成一個「情緒非常穩定」的人。這個時候,他就是自閉了。自閉的人心裡說:「你們不管我的死活,我也不管你們的死活!」他開始看一切世事都只是電影中的一個小片段,不會太緊張、太認真!

要解放自閉的人——唯一方法就是,讓他重新認識和承認自己是有感情的,甚至有著澎湃感情的,當他能自如地表達自己內心感情的時候,他才會重新體會別人的愁苦或喜樂。但是,他怎能重新拾回自己的真感覺、重新自如地表達這些感受呢?那就需要旁人的接納了。

愛裏沒有懼怕,這正是人與人互相接納的基礎。我想天災是難免的,社會、工作、經濟、政治、家庭等等的壓力也不會短時間內減少,但是如果多一點愛,就能多釋放一兩個「自閉」的人,讓他們更懂得關心自己和關心別人;按這道理,慘劇應該也會減少一些吧?


我們都需要醫治。

原文出自iQuest,作者黃文祐

舟曲災後照片(可能引起不安 – 如果你未麻木的話)

Labels: ,

Thursday, August 12, 2010

用心

當時公司招了大批應屆本科和研究生畢業的新新人類。平均年齡25歲。那個新的助理,是經過多次面試後,我親自招回來的一個女孩。名牌大學本科畢業,聰明,性格活潑。私下裡我得承認,我招她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除了她在大學裡優秀的表現之外,還因為她寫了一手漂亮的字。女孩能寫一手好字的不多,尤其像她,看起來長髮飄飄,多麼女性化的一個姑娘,一手字卻寫的鏗鏘倜儻,讓我對她不由多了很多好感。   

手把手的教。從工作流程到待人接物。她也學的快。很多工作一教就上手。一上手就熟練。跟各位同事也相處的頗融洽。我開始慢慢的給她一些協調的工作,各部門之間以及各分公司之間的業務聯繫和溝通讓她嘗試著去處理。
  
開始經常出錯。她很緊張,來找我談。我告訴她:錯了沒關係,你且放心按照你的想法去做。遇到問題了,來問我,我會告訴你該怎麼辦。仍然錯。又來找我,這次談的比較深入,她的困惑是,為什麼總是讓她做這些瑣碎的事情?我當時問她:什麼叫做不瑣碎的工作呢?

她答不上來,想了半天,跟我說:我總覺得,我的能力不僅僅能做這些,我還能做一些更加重要的事情。那次談話,進行了1小時。我知道,我說的話,她沒聽進去多少。後來我說,先把手頭的工作做好,先避免常識性錯誤的發生。然後循序漸進罷。
  
半年以後,她來找我,第一次提出辭職。我推掉了約會,跟她談辭職的問題。問起辭職的原因,她跟我直言:本科四年,功課優秀,沒想到畢業後找到了工作,卻每天處理的都是些瑣碎的事情。沒有成就感。我又問她:你覺得,在你現在所有的工作中,最沒有意義的最浪費你的時間精力的工作,是什麼?她馬上答我:幫您貼發票,然後報銷,然後到財務去走流程,然後把現金拿回來給您。
  
我笑著問她:你幫我貼發票報銷有半年了吧?通過這件事兒,你總結出了一些什麼資訊?
  
她呆了半天,答我:貼發票就是貼發票,只要財務上不出錯,不就行了唄,能有什麼資訊?
  
我說,我來跟你講講,當年我的做法吧:98年的時候,我從財務被調到了總經理辦公室,擔任總經理助理的工作。其中有一項工作,就是跟你現在做的一樣,幫總經理報銷他所有的票據。本來這個工作就像你你剛才說的,把票據貼好,然後完成財務上的流程,就可以了。

其實票據是一種資料記錄,它記錄了和總經理乃至整個公司營運有關的費用情況。看起來沒有意義的一堆資料,其實它們涉及到了公司各方面的經營和運作。於是我建立了一個表格,將所有總經理在我這裡報銷的資料按照時間,數額,消費場所,連絡人,電話等等記錄下來。

我起初建立這個表格的目的很簡單,我是想在財務上有據可循,同時萬一我的上司有情況來詢問我的時候,我會有準確的資料告訴他。通過這樣的一份資料統計,漸漸的我發現了一些上級在商務活動中的規律,比如,哪一類的商務活動,經常在什麼樣的場合,費用預算大概是多少;總經理的公共關係常規和非常規的處理方式。等等等等。

當我的上級發現,他佈置工作給我的時候,我會處理的很妥貼。有一些資訊是他根本沒有告訴我的,我也能及時準確的處理。他問我為什麼,我告訴了他我的工作方法和資訊來源。

漸漸的,他基於這種良性積累,越來越多的交待更加重要的工作。再漸漸的,一種信任和默契就此產生,我升職的時候,他說我是他用過的最好用的助理。
  
說完這些長篇大論,我看著這個姑娘,她愣愣的看著我。我跟她直言:我覺得你最大的問題,是你沒有用心。在看似簡單不動腦子就能完成的工作裡,你沒有把你的心沉下去,所以,半年了,你覺得自己沒有進步。她不出聲。但是收回了辭職報告。
  
又堅持了3個月,她還是辭職了。這次我沒有留她。讓她走了。

後來她經常在MSN上跟我聊天。告訴我她的新工作的情況。一年內,她換了三份工作。每一次都堅持不了多久。每一次她都說新的工作不是她想要的工作。05年的時候,她又一次辭職了。很苦惱,跑來找我,要跟我吃飯。我請她去寫字樓後面的商場吃日本料理。吃到中途,忽然跟我說:我有些明白你以前說的話是什麼意思了。
  
所謂的職業生涯,其實你很難預測到你將來真正要從事什麼工作,將來所要從事的工作,是否跟你在大學裡學的專業有關。大多數人,很有可能將來所作的工作,跟他當初所學的專業一點關係都沒有。從22歲大學畢業在26歲之間這四年,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麼,重要的是你在工作中養成了怎麼樣的良好的工作習慣。這個良好的工作習慣,指的是:認真,踏實的工作作風,以及是否學會了如何用最快的時間接受新的事物,發現新事物的內在規律,比別人更短時間內掌握這些規律並且處理好它們。具備了以上的要素,你就成長為一個被人信任的工作的人。
  
人都有惰性,也都願意用那些用起來順手的人。當你具備了被人信任的基礎,並且在日常的工作中逐漸表現出你的踏實,聰明,和細緻的時候,越來越多的工作機會就會提供到你面前。原因很簡單,用一句話就能交代清楚並且能被你順利完成的工作,誰願意說三句話甚至半小時交待一個怎麼都不明白的人呢?溝通也是一種成本,溝通的時間越少,內耗越少,這是作為管理者最清楚的一件事。
  
當你有比別人更多的工作機會去接觸那些你沒有接觸過的工作的時候,你就有了比別人多的學習機會,人人都喜歡聰明勤奮的學生,作為管理者,大概更是如此。
  
一個新手,大多數新手,在這四年裡,是看不出太大的差距的。但是這四年的經歷,為以後的職業生涯的發展奠定的基礎,是至關重要的。很多人不在乎年輕時走彎路,很多人覺得日常的工作人人都能做好沒什麼了不起。然而就是這些簡單的工作,循序漸進的、隱約的,成為今後發展的分水嶺。
  
漫不經心的對待基層工作的最大的損失,就是將看似簡單的事物性處理方式,分界成為長遠發展的能力問題。
  
聰明的人,總是不認為自己的能力有問題。時間長了,他會抱怨自己運氣不好,抱怨那些看起來資質普通的人,總能比自己更能走狗屎運。抱怨她容貌比自己好,或者他更會討領導歡心。等等等等。慢慢的,影響心態。所謂的懷才不遇,有時是這種情況。
  
工作需要一個聰明人,工作其實更需要一個踏實的人。在聰明和踏實之間,我更願意選擇後者。
  
而踏實,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和先天條件沒有太大關係。


原文出自 Kai Ming Ho's Facebook notes as shared by Pakkin Leung

Labels: ,

Friday, August 06, 2010

10 Things for Pastors

10 Things That Drive Me Crazy About Working for a Church
  1. We are really good at burning people out.
  2. We focus way too much on what we don’t have.
  3. We are afraid of change.
  4. We use “let me pray about it” as an excuse to get out of making decisions.
  5. We LOVE meetings.
  6. We try to do way too much.
  7. We try to be something we’re not.
  8. We spend too much time looking at other churches.
  9. We worry about people leaving.
  10. We don’t feel trusted.


原文出自Tim Schraeder Blog via theoryspace by anson

給準牧者的10句良心話
  1. 你能做的,比你想像中少。
  2. 若你有甚麼鴻圖大計,還是請你盡早收回,並相信我:對教會來說,這會是件好事。
  3. 你的首要任務是獲取會眾的信任。
  4. 很多時候,這等於說,你要願意比其他人,多走一里路。
  5. 越強調自己和別人(會眾 / 牧者)觀念上的差別,越難獲得信任。
  6. 別人的意見就算多錯(你以為),也要用心的聽。
  7. 你是否有領導能力,在於別人能否在不自覺的情況下,而非會議擂台上,給你改變(或說「擊倒」)。
  8. 若是以對立的態度推行變革,歷史稱之為「革命」,沒有幾個是成功的。
  9. 這不是有否guts的問題,而是你究竟為了說明自己對、別人錯?還是真的希望教會能有所改變。
  10. 和你視之為「阻住地球轉」的人一樣,你也需要留心聖靈對教會的微聲和帶領。而祂的方式和內容,往往並非如你所料。


原文出自becoming blog by edmund

Labels:

Thursday, August 05, 2010

給Y世代的忠告

培訓領導人的老手,怡和人力資源總監賓禮治,對Y世代有三點忠告:
  1. 社交網絡如Twitter中的聯繫也許無分職級,但真實職場世界並非如此。
  2. 雖然科技如黑莓機可讓你秒速溝通,但不等於商業決定可以變成秒速決定,可靠關係來自信任,而信任需要時間建立。
  3. 正如不能透過閱讀學懂駕車一樣,學做領導的唯一方法是實踐。


原文出自【談心‧張宏艷】

Labels: ,

Wednesday, August 04, 2010

僅餘的一小片天空

鄭秀文發表文章去回應與許志安的傳聞。看完,我心想,希望娛記和群眾都學到,人的感情不是那麼簡單整齊。如果人都能對自己的感情有更深度的認識,就好了。

對不起,因為三言兩語實在不能全然表達清楚我自己以及我的想法,也極怕被斷章取義,所以,我決定自己用文字。

公司同事Mavis剛給我發短訊,說想我回應安仔分手之事。Mavis善意提醒我:「不用回應得太認真!」我本想推卻,但我深知在這事上,我實在難以飾演事不關己的局外者,於是,我決定一次過在這澄清我的想法,我的內心。而且鄭重而認真的。

再一次,由始至終,都未曾再一起過。(外間統稱「復合」)。分手十年八載,這數千日裏頭,如果你問我心底有沒有想過同安仔「復合」這事,我會坦白:「我有。」我確實有。但最終有沒有發生過?沒有。從來沒有。一直也沒有。因這些年月,我們都忠於朋友角色。這裏面有愛嗎?當然。打從我十六歲認識這人,冥冥之中我們就成了彼此生命之中的一個守護者,這廿多年,我們雖不歷劫過大災大難,但事實也共同度過了很多人生高低起跌和悲喜,來到今天,愛情變了情誼,我珍而重之。外間常說我們「復合」,但事實上,要從這接近十年八載的朋友角色撤換回去情侶關係,並非如外間想的如此輕易簡單。分開這麼多年,我們各自經歷了很多,時間大概也讓彼此改變了很多,我和他再也不是廿年前的那個自己,要再走在一起,並不是空憑那個記憶中的對方就可以成事。於外間看來,好像非常簡單而又順理成章的「復合」故事。於我來說(尤其一個女人),這是一場跟幸福攸關的大事,豈能輕率。這十年八載,我碰上過安仔的次數頂多十多次,基本上我很多習性喜愛甚至想法也改變,我猜,我現在喜歡什麼,他又厭惡什麼,都得重新確認。難道就憑廿年前那點點一起的回憶?「復合」,都總得從原點開始。外間難免把「復合」想得太戲劇化了。

安仔與女朋友分手,我沒有資格發言,然而這事上我不能避免成眾矢之首,你問我,我難受嗎?當然、但我可以置身事外飾演局外者嗎?我知道我不可以。我只能讓這事情慢慢褪去。

談到Michelle,在我記憶之中,只見過一次。就是那次安仔家中BBQ,對於她,認識確實不深,但印象中活潑開朗。由於先天我跟安仔的十多年根基過於深入民心,讓她跟安仔的戀情也處於我的陰影之中,如果我是她,我也會難受。但這些先天性的因素,實在無人能控制。也許這個就是娛樂圈變的大法則,誰和誰曾一起過,總難免會成為彼此一輩子的話題牽繫。

藝人常希望保有私隱,其實歸根究柢,我們不過想保有自己的內心,鎮守住一些屬於自己的真正想法。外間愈想撕裂它挖個深入探個究竟,我們愈奮力保守這僅餘的一小片天空。這兩天,我一直在家,樓下有全天候緊守崗位的娛樂記者,我沒有外出,我實在需要一個空間去靜靜思考,到底該不該把這僅餘的一片小天空留給自己?

從沒復合,從來也未曾有過什麼求婚,分開多年,要從朋友變回情侶,並不是外界所想像那麼「拎起個篋就行得」這麼簡單。然而我體會到,安仔的分手,從各路的報章筆下,鄭秀文看來責無旁貸。從未復合就發展到如斯地步,我感到透不過氣。

有些關係,我實在驚動不起,也不敢驚動。

縱使獨居,我偶爾會感受到寂寞,也早習慣了跟寂寞混熟,我斷不會因為寂寞而亂踩入一些不明的狀況。

可以嗎?可以暫且放過我,放過安仔,放過Michelle嗎?人的情感,總需要時間去處理,療傷,平復。「我、他、她」都不過是個人而已。

謝謝,不好意思,我跟一些不耐煩的讀者一樣,復合的新聞我也感很煩厭。

就這樣,一次過,說完。

P.S.上帝,也請別讓我久等,可以嗎?



原文出自鄭秀文的Facebook

Labels:

Tuesday, August 03, 2010

赤裸自拍上網分享當閒事

Facebook及Twitter等社交網站愈來愈多,也愈來愈受歡迎。在網絡世界與朋友分享生活大小事,幾乎成了每天例行公事。但最近在某些網站發現很多青少年把自己的裸照,又或與戀人的親密照公諸同好。講到底,父母主導子女大小事,以致他們缺乏自主與保護自己的能力,也可能是原因。

據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五至六月的調查顯示,受訪的過千名青少年中,每20個便有一個不介意把自己及戀人裸露的親密照片或短片,上載至社交網站。

「當社交網站日趨普及,青少年很容易與網友發展戀情。一旦確認情侶關係,便有很大機會同意把彼此的親密照放上網。」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油尖旺青少年綜合發展中心部門主管趙德財表示。網絡已成為青少年主要的溝通媒介,從前只可以從網絡吸收資訊,但現在更可以出「post」,青少年透過上載親密照,吸引網友回應,以尋求認同及成功感,證明「他是我的」或「我都得啦」。

吸引回應有成功感

這種「網上分享」近年愈來愈普遍,當這些親密照在友儕間廣泛流傳後,輾轉傳到學校或家長手中,令青少年的「親密關係」曝光,當中不少涉及與網友進行性行為,甚至援交。即使當事人未必打算與網友分享短片,但它們卻會輕易且意外地流出。有個案便因男方模仿色情短片中做愛方式與女友性交,並以手機拍成短片留念,影片中的女方雖然知道被拍卻「無咩所謂」。後來,朋友在男方手機發現短片後,另傳至自己手機再流傳開來,短片成為公開的秘密。

趙德財提醒,網絡上氾濫的色情資訊,影響時下青少年的性觀念,若經常接觸這些資訊,容易令青少年難以控制自己,部分甚至會瀏覽色情網站成癮,即使下班後「攰到死,都要望一眼先安樂同瞓得着」。 久而久之,更會模仿情慾短片,渴望與異性發生性行為,有少女甚至因好奇而於第一次與網友見面時,即與其性交,更表示「未試過,想試吓」。另外,亦有青少年透過召妓、偷拍或非禮等行為以宣泄慾望。

性交「佢叫我咪做囉」

趙德財分析,青少年從網站上接收的,都是視覺上的官能刺激,只會着重模仿整個性行為的過程,大多數不會考慮其後果,甚至誤信網上的避孕方法,以為可以「免除後患」,誰知這些千奇百怪的方法,例如以保鮮紙代替安全套、射精後女方可跳幾下排出精液,還有以汽水冲洗女方下體等,其實十分荒謬沒根據。問題是根據該處2007年調查所得,近800名青少年中,一半十分依賴並相信網絡上的性資訊,照做的話,反而引來更多問題。

一些少女即使知道如何應用避孕藥或安全套,卻因為避孕藥貴及可能有致肥的副作用而選擇「不設防」。趙德財亦表示,有少女認為「避孕套係男仔嘅事,無準備就體外射精囉」。他更舉例稱,有少女未有任何避孕措施,仍沒拒絕網友提出的性交要求,因為「佢叫我做咪做囉」。

他相信,這些青少年因長期由父母管理生活大小事,完全失去自主性,不懂溝通,更不會保護自己,「雖然覺得咁樣(性行為)唔好,但又唔知點算」。


原文出自2010-08-04明報副刊

Labels: ,

Monday, August 02, 2010

三個八十後的求職故事

這次希望分享三位八十後年輕人的求職故事。他們一個是博士畢業;一個是大學畢業及一個是中七畢業。當中兩個失敗,一個成功。

那位博士畢業生,畢業已半年,一直找不到工作,她的母親向我求助,因孩子只坐在家中發呆、上網、看台劇,不願找工作,一心只想當大學教授,其他的工作總不屑去做。他來教育中心見我,言談間反映他覺得自己接受了高深教育,應該獲得很多人賞識,能在大學覓得教席。

我不便說他太天真,看他的履歷,會考有廿八分,入讀香港名牌大學,更完成博士學位;但在我面前的他,因長時間找不到工作而沒有自信,面試說話技巧更是欠奉。我鼓勵他在考慮大學教席外,也好好考慮應徵其他工作。或許「高不成,低不就」,是我對他的評語。

另一名大學畢業生,應徵通識教師一職,她的履歷表寫得很好,字體很漂亮,但她的面試技巧不好,當我提出所有工作安排時,她戰戰兢兢的聽着,表現得一點信心也沒有。由於她很有誠意,我立刻致電另一所正規學校的通識科主任安排面試,惟她說:「呂Sir,多謝你替我安排面試機會,但我不想當教學助理,人工又低、工作壓力又大,感覺很不舒服。」我強忍怒氣,心想:「你的成績和學歷很好麼,沒有教育文憑、沒有工作經驗,找工作還要配合心情是否舒服嗎?」

我有一位剛大學畢業的朋友,寄出一百四十封求職信,只換來三個面試機會,結果全泡湯。循正途求職而獲得的面試機會率多少,你們知道嗎?

第三位是中七畢業生,她個多月前在某公司當產品推銷員,我和太太看過產品,沒有多大興趣,放下準備離開時,身後隨即傳來推銷員的聲音:「先生,這個產品功能非常好……」。最終我買了那產品,因她很有禮貌,解釋產品清楚之餘,又不會讓我感到壓逼。於是,我邀請她來教育中心當助理。她默默耕耘,派單張沒怨言、周末周日上班也沒怨言、面對家長無理和重複的質詢亦沒怨言,我問她為何能忍受,她說:「工作嘛,學習嘛。」我真的欣賞她的家庭教育。兩天前,我再邀請她轉為全職工作。

各位年輕人,聽過「騎牛搵馬」吧,當不成大學講師,何不嘗試作有關教育的工作?當不成教師,教學助理也是一個踏腳石。若你做得好,一有空缺不就是你的機會嗎?


原文出自iQuest 格思,作者呂宇俊

Labels: ,

  • 正如林一峰話齋,閱讀,也是一種 state of mind。
  • 所以不限文字,還有聲音影像一切雜崩能東西,都在涉獵反思消化乾坤大挪移之列。
  • 看重的只有一個字:Insight

Disclaimer

I work at Westside Baptist Church. Of course, that doesn't mean they agree with everything I post or link here. Everything here is my personal opinion and is not read or approved in advance. Consider yourself war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