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敦道大集團趕絕繡花鞋老店
於佐敦彌敦道舊樓下「擺檔」的先達商店,靠賣「繡花拖鞋」撐足半世紀,被遊客視為瑰寶,更獲外國旅遊書捧為購物熱點。老闆鍾球今年84歲,一心以為可與老店終老,但上月業主寄他一封律師信,請他今個月尾「執包袱」。雖然鍾伯自願加租,期望繼續經營,但業主堅拒,只求老店盡快消失於滿是「大集團」的彌敦道。
屹立半世紀 遊客熱點
彌敦道是集團連鎖店表演「自我膨脹」的最佳舞台,具香港特色的老店近乎絕迹。屹立彌敦道大街、賣繡花拖鞋的先達商店,幾乎是彌敦道的「最後老店」。這間「佐敦先達」吸引力不亞於「旺角先達」,遊客絡繹不絕,老闆鍾球說:「日本人很喜愛有中國特色的東西,試過有人花千元買繡花拖鞋。」
老店夾在零售化妝店的兩個舖位中間,在一棟滿是「劏房」的舊樓下,令它更顯老而彌堅。行動緩慢、只餘幾絲白髮的鍾球,指着幽暗的樓梯說:「以往樓上全都是醫生診所,但全都搬走了。」鍾伯憶述,六七暴動的彌敦道,全都是軍隊:「係軍隊,唔係警察呀!你一伸個頭出來,便一槍打死你。」如今再「伸個頭」出來看,是一個個拖行李箱的自由行旅客。
連鎖店天下 店員冷冰冰
今時今日,彌敦道成為連鎖店的天下。見證彌敦道變天的鍾球說,以往左鄰右里有賣綢緞、也有賣水果,每間舖結束營業時,伙記也一一過來道別:「我們走喇,你自己保重呀!」近年,彌敦道天天換畫,他的老店兩旁來了「莎莎」做伴,名字親暱,距離卻很遙遠。
在鍾伯口中,大型連鎖店的伙記都是「高高在上唔睬人」,感覺冷冰冰。「我們以前不時和隔離舖頭嘅伙記傾偈,問人借個洗手間小便都好方便,而家行入去這些店,人哋一定唔會借畀你。新時代,唔同晒。」
鍾伯在1950年代與朋友王先生一起賣繡花拖鞋,一做便是52年:「我一生人的青春都喺晒度㗎喇……我賣的都係古董,以前邊有咁多日本膠拖鞋!」最佳拍檔王先生已仙遊,王的兒子王景華(Billy)認為老店的繡花拖鞋很別致,大有市場,故寧放下平面設計工作,頂替父親與鍾球「拍住上」。
只有20呎的舖位在彌敦道站穩逾半世紀,店內無「有型有格」的射燈,只有幾條實而不華的光管。一對對自家設計的繡花拖鞋,質地有布有膠,款式有男士功夫鞋、女裝平底鞋任君選擇,賣39至280元,豐儉由人。廠房在香港,加工在內地,招牌大無畏寫上「Made In Hong Kong」(香港製造),鍾球說:「我擔心客人以為是內地貨嘛!」
難原區另覓新舖
昔日業主講感情,鍾伯交700元租金便可開門做生意,「但業主下一代接手後,兩三個星期前便叫律師寫了封信畀我,話租到2011年1月31日,無人情講,即使我願意加租,但人家說:『我係唔鍾意租畀你。』咁我有乜辦法?」Billy說,正着手覓新舖,但一定不能「原區安置」,計劃「上樓」搬到附近的寶靈商場:「要趕快通知熟客和旅遊書商,告訴他們我們快搬走。」
戰前出世的鍾伯堅持不退休,一廂情願想繼續和連鎖店在彌敦道上共舞。鍾伯講了個很老套卻令人尊敬的答案:「我要自力更生,最多政府畀份生果金。自己開檔做生意仔,過吓日辰嘛!」也許大集團連鎖店愛演獨腳戲,不用老店做舞伴。本月尾,繡花拖鞋,請你下台。
原文出自2011年1月2日明報港聞,記者姚國雄
Labels: News, Ref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