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Water should not be bottled » | 找錯處 » | 唔打機可以做乜? » | 陳志雲的壓力 » | 天陰有雨 » | 火光 » | 身份曝光 » | Sexting » | Co-dependency at Church » | 寬容 »

點解離開教會

社會因素 – 近數年社會急劇轉變,本港經濟惡化,失業問題嚴重,這一切加增信徒的焦慮(特別是中生代中產人士)。工作要求與時間增多,所謂「資源增值」,令不少就業信徒更多關注與投資在其職業前景,若不提升,就任人提走 ! 信徒面對工作與失業的壓力與焦慮較過往增多。

成長因素 – 信徒的生命成長需跨越大小不同關口:如升學、擇業、戀愛、婚姻、生育與培育下一代等。在某些成長關口,若果沒有足夠的指引與支援,信徒認為教會並不關心,個人需要倘若未能滿足,就會失望地離開。

關係因素 – 當信徒與其他信徒(或教牧)關係冷淡或不和,或在某些具體現況下受傷害,他們為避進一步受傷,就索性不返教會。外面世界冷漠,期望教會內有「深度接觸」(high touch),誰知人人自閉,不肯讓人接觸 ! 當教會內找不到知己,外面卻有無所不談的朋友,信徒為何還要返到教會 ? 特別是教牧不斷更替,有誰可以信任,關係怎能持久 ?

事工因素 – 現今本港教會過度「事工化」,失卻「人本化」,往往以事工壓倒一切,教會領袖只重視教會事工的推行,嚴重忽略信徒在不同處境下的掙扎。教會為求加添新人,甚至不惜放棄舊人 ; 於是教會多了某些新人,與此同時又出走了更多的舊人 !

在十年前的報告,到今天仍是全中。問題是,我們知道了他們為何離開了,但如何把他們找回來?

原文出自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網頁,作者胡志偉牧師
又參:theoryspace.com by Anson Ann

Labels:

如何把他們找回來?

讓我 brainstorm 一下:

社會因素 – 職場神學, offer 對工作有實質幫助的講座, offer alternative services (e.g. Saturday or evening services)

成長因素 – Mentoring, Career-counseling, 婚姻輔導, New parents 小組, 單親小組,兩代溝通事工,中年危機事工

關係因素 – Lay shepherding, pastoral visitation, 更重視祈禱會的牧養工能(因為人好多時只會在互相代禱的時候才流露出真我的感受和需要,比起吹幾多水、食幾多飯、查幾多經時更到肉)

事工因素 – Cut programs! 職場神學 again (服侍的祭壇主要不在教會、而在每人生活的context裡)

http://edmund.becoming.ca/2009/03/14/myci/

又或許,教會需要的是更多真心以牧養為念的牧者。

談不上接觸過許多牧者,但總覺得現在越來越多所謂「走智識型」的牧者傳道:有良好的神學裝備、豐富的事工理論、完善的行政技巧;然而相較往日的同工,卻彷彿少了一份膽敢踩進會友生命核心的勇氣 (和單純?!),與及堅持與幼弱靈命糾纏不休的耐性與恆心。

而另一個層面,當然不是說學術智識不緊要。反過來看,也曾接觸一些衝鋒陷陣式的「熱血型」牧者,愛心大大有餘、奈何成事不足。愛得了群羊、卻氣死了同工。長久也非團隊之福。

個人而言,或許今天教會牧養的出路並不單是更針對性、更重點式的牧養方針和事工配搭;反而可能一個更多元化 (性情、恩賜、背景),並更具互相包容性的同工團隊,才是吸引信徒放心回歸並學效榜樣的重點。有時作信徒作得久了,加上人生階段不同,真的不會強求牧者同工完全認知明白自己的生活或工作。但身處教會,卻盼望能有一個覺得安全、覺得放心的環境去親近神、反思信仰,並在純全正直的生命中找到榜樣,以之為自己於世俗衝擊和迷惘中的一絲靈明和信心。

或許只是個人一瞥之見,希不至於以偏蓋全。

- Dan.

Post a Comment
  • 正如林一峰話齋,閱讀,也是一種 state of mind。
  • 所以不限文字,還有聲音影像一切雜崩能東西,都在涉獵反思消化乾坤大挪移之列。
  • 看重的只有一個字:Insight

Disclaimer

I work at Westside Baptist Church. Of course, that doesn't mean they agree with everything I post or link here. Everything here is my personal opinion and is not read or approved in advance. Consider yourself war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