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教言教
三成高小生認為父母身教及言教均欠奉,常以粗口罵人、偷看子女私人物品、做錯事時為自己找藉口或責怪別人等,令小學生自小道德意識薄弱,難向毒品說不。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昨公布的調查[...]顯示,[...] 29.2%受訪高小生認為父母的身教和言教均欠奉,10.5%覺得父母「講一套、做一套」(見表),僅43%受訪者認為父母能身教言教並重。
原文出自2010年2月28日 星期日 明報港聞版
Labels: News, Reflection
三成高小生認為父母身教及言教均欠奉,常以粗口罵人、偷看子女私人物品、做錯事時為自己找藉口或責怪別人等,令小學生自小道德意識薄弱,難向毒品說不。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昨公布的調查[...]顯示,[...] 29.2%受訪高小生認為父母的身教和言教均欠奉,10.5%覺得父母「講一套、做一套」(見表),僅43%受訪者認為父母能身教言教並重。
Labels: News, Reflection
特首曾蔭權以動畫作為農曆新年賀辭。動畫的主題為「回家真好」,全長三十秒,卡通化的曾蔭權和港人熟悉的麥兜同場出現,向市民拜年。片段播出後惹來網民不滿,認為麥兜被曾蔭權「騎劫」或「抽水」。有人於facebook建立名為「拯救麥兜 反對賣仔」的群組,指麥兜的原作者謝立文和麥家碧此舉是為錢而「出賣靈魂」。
客觀地看,動畫本身氣氛溫馨,與政治沾不上邊,實是無傷大雅,可是仍然招來抨擊,這是對特區政府的一個警號:市民對政治化妝已非常反感。更何況,這次牽涉其中的麥兜不單是一個普通的動畫人物,還是一個重要的文化符號。
文化評論人林沛理寫道:「香港人除了深信賺錢至上、地產萬歲的『中環價值』之外,還不自覺地認為,應該讓被社會標籤為失敗者的失業者、低收入人士和弱勢社群自生自滅。」麥兜正好就是後者的象徵,是拜金社會中的「他者」,是「中環價值」下的犧牲品。麥兜代表了「中環價值」的反面,我們大可稱之為「麥兜價值」。
麥兜性格樂觀,同時帶點單純及憨厚,志願是做OL(因為不用穿褲子)。家住大角咀的舊樓,成長於單親家庭,家境貧窮。面對逆境時不會自怨自艾,反而樂觀面對,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實在是不少草根階層的縮影。於是,麥兜漸漸成為了港人的自我心理投射對象,港人也把麥兜當成家人、朋友和鄰居,也把謝立文和麥家碧當成站在自己一方的同路人。
回歸後上映的三部麥兜動畫電影,實際上反映了港人的心理變化。二零零一年的《麥兜故事》是一貫以傻勁對抗逆境和失望的故事;二零零四年的《麥兜菠蘿油王子》則充滿對現實的無奈和對過去的懷緬,格調沈鬱;二零零九年的《麥兜響噹噹》主攻大陸市場,背景也由香港遷到國內,講述麥兜和母親麥太像部份港人一樣北上尋找「機會」和「商機」。
但是,「麥兜價值」同樣代表了平庸主義:不求上進,只求「搵兩餐」、面對不公義的制度,不會反抗,只會逆來順受。現在,港人和麥太更學會投機,為經濟利益而違背當初的原則。所以,部份觀眾看過新年賀辭後感到氣憤,除了因為討厭曾蔭權,也是因為見證了麥兜走了港人自己不願走的路,心裡感到被出賣及遺憾。而今天謝立文和麥家碧所作的選擇,也可能是自己將來所被逼要走的路。這種反感,是同時對於原作者和自我本身的反感。
雖然身為一個藝術家,是無需考慮什麼政治與道德包袱,但有時候成為「工匠」與「大師」之間的分別,就取決於良心與金錢之間的一瞬抉擇。村上春樹說:「在高大堅硬的牆和雞蛋之間,我永遠站在雞蛋那方。無論高牆是多麼正確,雞蛋是多麼地錯誤,我永遠站在雞蛋這邊……若小說家無論何種原因,寫出站在高牆這方的作品,這作品豈有任何價值可言?」
如果你看過片段後感到憤怒,恭喜你,這表示你已拋棄「中環價值」及「麥兜價值」,這表示一種新的價值正在誕生──一種拜金主義和平庸主義以外的新價值觀。麥兜沒有變,變的是你。
Labels: News, Reflection
None get to God but through trouble.
Labels: Thorns
為了應付冬奧期間的需求,色情業人士早已開始準備,大量招聘「新血」,甚至因為應聘女郎太多要「集體面試」;有華裔網站更表明以中國富商為目標,「接待」的「姐妹」可以獲得5萬加元。另有許多年輕女子也從全國甚至世界各地湧入,包括傳聞加國淫業中頂級收費,每小時逾萬元的「四大金花」,各出奇招拉客,希望能在奧運期間分一杯羹。
本報去年率先披露,由本地華裔女子組成的「包養網站」在沉寂多時後,近期在冬奧前又再度高調運作,針對冬奧「商機」全力搶客。該網站負責人指已經聯繫中國來看冬奧賽事的富商,呼籲「姐妹」們把握機會「接待」這些人。據稱只要在冬奧比賽及前後時間內接受富商包養,20天便可獲得5萬加元的收入。
一間伴遊服務負責人曾對本地英文傳媒透露,近期平均每星期會收到逾百張女性「入行申請表」,求職女子來自全國各地,她們被迫要分組進行「集體面試」來過濾應徵者。
隨著尋芳客大量湧入,淫業「肉金」價格也水漲船高。原本120加元可以得到45分鐘的性服務,現在縮減為15分鐘,等於漲價3倍。據了解,一些高級伴遊服務的價格,甚至暴增至每小時400加元。
一間全國最大的伴遊服務公司更發出緊急召集令,要求旗下被稱為「四大金花」的4名頂級伴遊女郎到溫市,於冬奧期間提供每小時逾萬加元的「頂級VIP服務」。
本地一間按摩院負責人透露,業界已經從酒店門僮等得到消息,指奧運期間本地淫業可能會「繁忙千倍」。為了因應從全球各地湧入的尋芳客,她已增聘10名服務員、保安人員、調酒師,並延長營業時間。
Labels: News
但不知怎的,愈期望要以信仰改變世界,愈強調有信仰就萬事足,我就愈難投入其中。[...] 原因也許是,太過「上帝就是答案」,太過「信耶穌得永生有喜樂」。
不是說這是錯,不是說這有什麼不對,甚至不是說這些歌曲沒有關懷世界。從此岸踏進彼岸,這些快樂都是真實的,眼界忽然打開的興奮也是真實的,甚至被耶穌基督的愛與恩情擁抱,也是真實的。
只是,信耶穌這麼多年,信仰的真正考驗不在於如何成為基督徒,而是成為基督徒後,如何經歷「懷疑、押上、再確認」這段旅程。經歷再確認,其中所見證的興奮,往往比初成為基督徒時深刻百倍;不過要經歷再確認,卻又無可避免地要經歷懷疑的風險。
Labels: Reflection
【明報專訊】台灣 在2008年共有4200人自殺身亡,其中約20%是以燒炭結束生命,僅次於懸樑自盡者,為了防範有意輕生者買炭自殺,全台逾萬間超市、大賣場售貨員對於只是前來買炭的顧客,會作出友善提醒:「為什麼沒有買肉啊」!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李明濱說,2002年以後,燒炭已成為25至44歲青壯年最常採用的自殺方式,2005年後更是15至24歲群族主要自殺手法。衛生署 前天與7-11、家樂福、頂好等逾萬家連鎖商店合作,從昨天起,顧客如只購買炭,結帳時收銀機就會顯示出「適時關懷、珍惜生命」的文字,提醒店員留意購買者的神情,並作出友善提醒。
衛生署長楊志良說,若民眾只買炭卻沒買肉,可詢問他為何沒買肉,或詢問家中是否要烤肉等,若對方回答「日子都過不下去了,烤什麼肉」,就要提供熱線並適時轉介,希望能及時挽回一條生命。
Labels: News, Reflection
有次睇電視,某劇集講有個退休輔導員收到電話,然後有下面的回應:
“Hello?”
“He is not here, please don’t call back,”
“because he is dead, he died a year ago…”
跟著,她滿眼通紅繼續望著電腦發呆…
我睇到呢度就想起將來我老婆會唔會同樣面對呢D電話,因為總有機會有朋友唔知我死咗,總有機會D “sales”如安信兄弟會打嚟揾我,總有機會D乜乜市場調查會打嚟話阻你幾分鐘,亦總有機會某教會以為你未死又請你講道。
如果你係我老婆,你會點答?
我寫呢篇blog嘅時候,老婆正高牀軟枕,無機會問佢。望住佢個樣,我就幻想有幾個可能性:
1. “sales” +市場調查 —我老婆一定好唔老脾講:「我老公死咗,請你以後唔好打嚟!」點知班友唔識死,隔兩日換人再打過,我相信我老婆會好火上足子彈鬧到佢地狗血淋頭:「你地short㗎!講咗幾多次我老公死咗,你地仲打嚟,你姓乜,我要同你上司講…你地咁鐘意揾我老公,我真係好想我老公今晚嚟揾你,嘿嘿……」其實,我要多謝佢地提供一個俾我老婆發洩的機會,只能夠講佢地唔好彩。
2. 朋友—我相信都會細分兩種:
2.1 我地兩公婆都識嘅話,就應該好客氣講:「陳榆去咗喇!」若你追問:「吓,幾時走㗎?」我諗我老婆都會交待多一D,不過就會越講越喊,因為講電話其實似告解,見唔到個樣會容易流露情緒。
2.2 如果只係我識個D,咁除了好客氣講:「陳榆去咗喇!」你再問,可能佢唔會答你,因為我老婆都怕重複自己。
3. 講道邀請—應該係咁:「對唔住,幫唔到你,佢死咗咯!」
4. 追債—我老婆一定講:「佢死咗,你地去天堂揾佢啦,我乜都唔知!」
不過,以我老婆性格喺我死咗之後應該不時會去旅行散心,咁聽電話的責任應該落到我D仔女同印傭手中:
A. 大仔—佢不嬲簡潔,回覆應該只係:「佢死咗,拜拜!」
B. 二女—佢就抽象少少:「老豆呀,唔知係死咗定瞓咗…」
C. 三女—最過癮:「陳生?有兩個,一個就死咗,一個仲係度,你揾邊個呢?」
D. 印傭—用唔鹹唔淡廣東話:「驅西咗(佢死咗)!」
原來人死真係唔會燈滅,手尾仲會好長…過癮!
Labels: Reflection
原來今年是九廣鐵路的一百週年,作者紀曉風認為是值得慶祝的盛事。然而,報導卻指港鐵為了鞏固本身的企業品牌而刻意低調處理,以致九鐵一百周年「只得一百萬元『慶祝費』,即是每年只得一萬元。」報導更指這一次更不是港鐵第一次的「去九鐵化」,去年九龍南線通車的時候,有前九鐵員工的兒子,興奮地穿上爸爸的舊制服乘坐列車慶祝。港鐵卻彷如誅殺前朝餘孽一樣,即時派員要求對方脫下制服,並且沒收。
在替高鐵爭辯時口口聲聲說需要跟內地接軌,但卻同時對香港早跟內地接了的軌視而不見。如果港鐵要獲得港人對高鐵的認同,喚醒大家對香港鐵路文化的興趣是必然要做的事。[...] 港鐵未能對九廣鐵路的歷史作出擁抱,就說明高鐵在他們眼中只是一道生財的工具,一堆沒有故事的鋼鐵。
政府說要發展六大產業,文化創意也是當中之一。[...] 人和人之間的聯繫,這就已經是我們的文化環境。身邊事物背後帶著的一切價值和含義,這就已經是我們的文化內容。如果這一點一滴在我們的城市發展過程中也斷送了,我們為下一代留下來的,恐怕就只有悲歌。
Labels: Ref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