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26, 2010

Cheating on Brad Pitt

Every time I go to Wal-mart I feel bad for Brad Pitt. [...] Apparently Angelina Jolie cheated on him. Or not. [...] But sometimes when bad things happen to famous people, we get puzzled: How could someone cheat on Brad Pitt? That’s Brad Pitt! [...] If I had Brad Pitt as my man I would forever be happy. I’d never leave the house I would be so in love.

[...C]hances are you’ve got another “thing.” Maybe it’s a promotion or a job you secretly believe would magically make life better. Maybe it’s some bill paid off or some neighborhood you want to move to or a million other things.

We all have things. We all have our Super Bowls or Brad Pitts and when we chase them to the exclusion of everything else, we all end up empty. We end up owning $20 million in watches and still feeling depressed. We end up marrying super models and cheating on them. We end up with shiny toys that lose their shine the second they’ve been “caught.”

And to all of that, God says “I’ve got this.”

Over and over in the Bible he doesn’t hide what’s what when it comes to being satisfied. He doesn’t play around when it comes to contentment. He doesn’t waste his time or your time with things. In Psalm 103, he’s described as the God who: “satisfies your desires with good things”

I’ve been stuck on that chapter for a while now and the thing I love about this particular verse is the word, “your.” Do you see what that means for you and me?

We serve a personal God.

We serve an individual God.

It doesn’t say, “who satisfies desires with good things.” It doesn’t say he satisfies a bunch of desires from a nameless bag of desires and everyone gets the same and they just have to deal with it.

Not at all. The desires he meets. The things he touches. The places he speaks to. They are yours. Yours as in customized to who you are and who you’ll always be. They are not one size fits all. They are one size fits me.

I think when we forget that, I think when we start serving a faceless, corporate God, we lose touch with the personal, intimate relationship that is available. I think we start feeling that when we give our lives to God he is going to turn us into the opposite of who we currently are. If you’re a writer, he’s going to make you study calculus. If you love people, he’s going to make you become a solitary nun. If you hate missions, he’s going to instantly send you to Africa.

But maybe we’re wrong. Maybe it’s time to forget Brad Pitt. Forget the job or degree you think is going to change your life forever. Maybe it’s time to forget the faraway, impersonal God. Maybe the guy who created your thing, the guy who hid it where not even a super model or an astronaut could find it, maybe he wants to show you want it’s all about. Maybe he is more 1 to 1 than we can possibly imagine.

Long live our personal God.



原文出自Stuff Christians Like blog by Jon Acuff

Labels:

Sunday, May 23, 2010

道成肉身的祈禱

「明哲保身」正叩我心門,求祢為我開一條出路。「戀棧權位」欲牽我衣袖,求祢讓我看清祢才是保障。求祢恩待我們:作祢忠僕,清心播道,成為港福。阿們。

感謝上主在這城還存留不少殷實商人,懂經營之道,也知人的尊貴。求祢保守他們的道路亨通,免受「廿蚊張」的誘惑。至於貪贓枉法、官商勾結,甚或侵佔土地者,我們全交在祢的五指之內。


讀著「回歸基督精神同盟」的《我們的二○一○全球禱告日禱文──回轉歸向父親的心》,心裡不安。我不完全認同「全球祈禱日」大會的手法,但也不完全認同示威者的立場。沒錯,「沒有記念受苦者,就是忘記受苦的基督」;但同樣,沒有站在罪人的旁邊代他認罪,就是忘記為罪人而死的基督。

尼希米求主復興以色列,是站在犯罪的先祖的一方向神認罪,雖然他從來未曾參與那些罪,但他identified with罪人。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同樣為逼害他的人求寬恕。祂被釘,是identified with犯罪的人,代他們死。

上述的禱文叫我不安的地方,是我看不見solidarity - 不只是identify with那些弱小的,也是要identify with那些犯罪的,就是在他們口中的那些高官商賈。他們和他們其實又有何分別?在主眼中不過同是蒙憐恤的罪人。我們一邊要大聲勇敢地指責一切的不公義和黑暗(這他們做到了),但是在禱告的時候,仍然要與他們站在一起,把彼此的罪擔起,求主憐憫,而不是劃清界線,自以為義。

求主憐憫我們。


原文刊於時代論壇1186期

Labels: ,

Friday, May 21, 2010

掩藏的性罪

最近我為本地一間教會的青年團契主領了一個講座,主題是貞潔。教會團契的導師特別囑咐我談談失腳者如何從罪中回轉。當晚過後,我收到他們的電郵,請我盡快回去再講一堂。所以兩個月後,我又回到了該團契。當天除了更深入地解釋上次未夠時間觸及的題目,還花了好些時間來為其中的弟兄禱告 (姊妹方面由我另外一位女同工負責)。他們一個一個來到我面前,吞吞吐吐的坦白說出自己的罪,卻堅決的表示要悔改。他們許多人在禱告的時候都哭了。

性罪是一種寂寞的罪,因為你不敢在人前承認你有自瀆、上色情網站、婚前性行為、一夜情甚至召妓的習慣,恐怕會在教會內身敗名裂,所以只好有苦自己知,躲起來苦苦掙扎。但是,性沉溺幾乎從來不能獨自成功處理;有效的方法往往要借助守望小組(accountability group) 的監控和鼓勵。向別人承認自己的罪和沉溺,是得醫治復修的開始。

目前我正帶領一個由幾位年青的弟兄組成的性沉溺守望小組。他們都曾經獨自為自己的罪苦苦掙扎,用盡了一切方法都無法脫身,結果才鼓起勇起參加小組。他們第一次在人面前承認自己的沉溺時,不少都眼泛淚光聲音抖顫;但經過了兩個月他們都已踏上復修之路。

脫離沉溺,是十分勞動密集 (labour intensive) 的事工,我一個人才照顧得了幾個人。但教會內被性罪捆綁的人何其多!我們要多少資源才能釋放這些弟兄?更甚者,有許多教會跟本不肯面對會友的性罪,任其掩藏在聖潔外表的背後。我們一天不正視教會的性沉溺問題,恐怕一天都很難看見復興。

原刊時代論壇1184期

Labels: ,

Sunday, May 16, 2010

給二十年後的一封信

從「六七」到「六四」到「五一六」,連串數字訴說著香港一段段歷史。縱然這些年間,因著政治原因,這些事件在官方監視下有與真相迥異的說法,但必須告訴你們這一代,事實不容抹煞,更不容以花俏的門面工夫扭曲篡改。

說一件更遙遠的事。一九五八年,日本作家山崎豐子以《花暖簾》奪得直木獎,這是和芥川獎並列的小說大獎,所不同的,芥川獎是給純文學作品而直木獎則是給社會小說。山崎豐子在領獎時說了一番到今天仍如晨鐘暮鼓的說話,「我好像寫不來盆景似枝葉綽約的小說,也不想寫。想寫的是造林小說,如同一株一株在禿山上植樹造林。對於我來說,我覺得從養育自己的風土中凝視人,是為確實有把握的方法」。山崎豐子以自己的寫作生命作為這段說話的證言,為日本社會敲響了警鐘。

深澀了些嗎?山崎豐子追逐的是一種大歷史觀,而不是捨本逐末的枝葉,她追求歷史長河裏的深邃視角。你們應該好好掌握這一能力,不致讓一時三刻的假象及枝節蒙騙。


原文出自2010年5月16日明報副刊

Labels: ,

Saturday, May 15, 2010

倒霉的汉语

被逼學希臘文和希伯來文的我,發現希臘人和希伯來人也怕漢語,心感安慰。

当一个人听不懂另一个人在说啥的时候,他会怎么发牢骚呢?

各国群众纷纷表示:

英语:“It is Greek to me!”(“简直就是希腊语!”)
南非语:“Dis Grieks vir my!”(又是希腊语)
拉丁语:“Graecum est; non potestlegi.”(还是希腊语)
葡萄牙语:“E grego para mim.”(继续希腊语)
波兰语:“To jest dla mnie greka!”(仍然希腊语)
但是波兰语也有另一种说法:“To jest dla mnie chinszczyzna!”(汉语)
荷兰语:“Dat is Latijns voor mij!”(拉丁语,这是最常用的一种说法,另外倒霉的还有汉语和西班牙语)

那么被大量群众围观的希腊语又是怎么来表示这个意思的呢?
希腊语:“μου φαινεται κινεζικο”(“听着就跟汉语似的”)

然后汉语开始惨遭围观:
希伯来语:“Nishma c’moh sinit!”(“它听起来像汉语!”)
罗马尼亚语:“Parca e Chineza!”(“看着像汉语!”)
俄语:“Это для меня китайская грамота.”(“对我来 说这就是个汉语文献。”)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To je za mene kineski.”(“对我来说这是汉语。”)
据说汉语还被另外的语言围观了,但是找不到具体说法,包括:爱沙尼亚语,弗勒芒语,匈牙利语,瑞士德语,塔加路族文

还有些语言同时围观了汉语和其他语言:
芬兰语:“Onpas Kiinalainen jutuu!”(“这都什么汉语似的玩意儿啊!”)
芬兰语:“Se on minulle taytta hepreaa.(“这对我来说就是希伯来语。”)

希伯来语也经常被围观:
法语:“C’est de l’hébreu pour moi.”(“对我来说这是希伯来语。”)

德语和捷克喜欢围观西班牙语:
捷克语:“To je pro mne Spanělska vesnice.”
德语:“Das kommt mir spanish vor.”

那么西班牙语围观谁呢:
西班牙语:“Para mi es chino.”(又是汉语……)

意大利语围观土耳其语:
意大利语:“Questo e turco per me.”

土耳其语围观阿拉伯语:“Anladimsa arab olayim.”(“我能听懂的话我就是阿拉伯 人了。”)
阿拉伯语围观波斯语:“Kalam ajami.”(“对我来说像波斯语。”)
波斯语围观土耳其语:“Turki gofti?”(“刚才你说的是土耳其语?”)

然后有一些语言实在不知道围观谁才好了,就:
保加利亚语:“Tova za mene sa ieroglifi.”(“我看这些像象形文字。”)
丹麦语:“Det er det rene volapyk for mig.”(“对我来说这纯粹是沃拉普克语。 ”这句话太强了,我去google了一下才搞清楚:沃拉普克语(Volapük)是人工语言较成功的第一个,是世界语的先驱。)

最后是最强大的一个说法:

汉语:“简直就是听天书!” 中国人民不尤人只怨天,只有上帝才能制服汉语 …


原文出自凹凸MAN blog as seen in 蔡康永 blog

Labels: ,

Friday, May 14, 2010

80後職場期望異想天開

一項研究發現﹐許多即將進入職場的年輕人對未來工作存有不切實際的幻想。研究指出﹐大多數大學本科生相信﹐一旦他們獲得首份工作﹐可在18個月內升職﹐5年內薪酬升約63%。[...]

萊昂斯與同事調查了約2.4萬名年齡介乎18至27歲的大學本科生﹐詢問學生對職場晉升及薪酬的期望﹐以及他們喜歡的工作特性。[...]

研究發現﹐這代人期望的起始薪酬約4.3萬元﹐萊昂斯認為這相當務實。

但受訪學生認為一旦找到入門工作﹐預計5年內年薪可飈升至大約7萬元。七成人認為﹐工作1年半後可獲升職﹐連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亦預期很快獲加薪升職。

萊昂斯說﹐要實現這樣高的期望有點不可思議。他不明白年輕人為何期望30歲就過上舒適生活﹐他認為﹐這些想法可能受電視及其他傳媒愚弄。


原文出自2010年5月14日明報加西版加國新聞

Labels:

Tuesday, May 11, 2010

培育這一代青年人

縱使當下對80後已有很豐富的討論,但我想提出三個觀察。第一,他們的公民意識相對地比我成長時代的人強。他們以理性討論,並有勇氣挑戰權威。這有賴學校公民教育的成功。老師們的努力應記一功。第二,80後不只問生存,更問生活。他們對生活是有抱負的,而非只是一群飽受挫折的青年人。他們的抗議,不是一種泄憤,而是一份對香港社會的感情。這份感情正連繫不同時代的人走在一起。可惜的是,這連繫有時反幫不了忙,因為50後和60後,甚至70後有太多想當年。近日一齣電影《歲月神偷》就是一例。第三,除了需要有清晰理念和框架外,動員是社會運動另一個重要因素。科技網絡的發展確實有助推動社會運動,但同時,它也製造新形式的社會運動,即形形式式不同社會運動同時的出現。這分散式的社會運動沒有削弱社會運動的焦點,反而促進公民社會的多樣性,甚至帶出社會不同面貌。2003年71遊行就是一例。

教會的培育是否滿足這一代青年人?從我所參與的facebook社群和網誌世界,我擔心教會與以上所描述一類的青年人越走越遠。或許,教會並不覺得這是問題,因為聽話的和順服的留下教會就可以了。[...] 然而,現實是聽話和順服的青年人也在教會不見了,因為昔日的管治已不奏效了。


原文出自「霎時衝動, 發瘟與感動」Blog by 龔立人

Labels:

Wednesday, May 05, 2010

Open Source 的創作國度

甚麼是抄襲?這是一篇發人深省的討論。不只在烹飪界,在其他界別也可以有open source的創作空間嗎?

一道菜的做法有沒有所謂的「著作權」? 嗯… 如果我們談的是經典菜式如麻婆豆腐和東坡肉,應該沒有人會擔心侵犯到陳麻婆或蘇東坡的「智慧財產」,更別說那些數不清的傳統家常菜 。不過當代廚藝大師的創意菜式就不同了。這類精緻的「Fine-dining」料理無論在技巧、口味與佈局上都講究個人風格,以至於關注廚界動態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哪道菜出自哪個人或流派(就像武功和書畫一樣)。尚無能力開發自家菜式但又志向遠大的廚師們通常從參考大師的作品著手,最終成品究竟是虛心的臨摹還是無恥的仿效,往往就在一線之間。

幾年前在澳洲就發生了一場震驚國際廚界的抄襲事件。當時年輕的廚師Robin Wickens忽然以黑馬之姿現身墨爾本,打著「分子料理」的旗幟在自家餐廳玩起當地前所未見的手法,每晚端出新穎眩目的菜式,廣獲媒體讚揚。Wickens的名聲漸傳漸遠,終於有人發現他餐廳網站上刊登的食物照片… 「咦!怎麼跟芝加哥名廚Grant Achatz和紐約名廚Wylie Dufresne的作品一模一樣?」打抱不平的好事者馬上把Wickens的仿作和名廚原版照並排刊登於專業廚藝人士的網上社群 「eGullet」, 唾棄聲頓時四起,大家也發現原來Wickens不久前才在Achatz的餐廳裡做過一個星期的無償實習(也就是所謂的「Stage」,要用法語發音「思塔日」)。

抨擊聲浪同時引發了一番深思與辯論。有人說廚藝的發展本是一種演化過程,互相仿效無可避免,甚至是進步的基礎,而廚界通用的 Stage 制度正是鼓勵這種資源開放和教學相長的風氣,所以無需太過苛責Wickens 的作為。不過更多的人認為,仿效和引用固然是良性的學習方式,一聲不吭的全盤移植就像寫作時逐字逐句的複製他人卻又不打引號也不標明出處一樣,是不道德的抄襲行為。

有人提到在八〇年代初,日本的西廚界也曾大幅複製法國新派料理(Nouvelle Cuisine)的當紅菜式,引起法國廚界強烈不滿。當時兩位在馬德里甫開餐廳的西班牙廚師有鑒於此,決定紀錄他們烹飪的靈感來源,並將每道非原創菜色之總售量1.25%的盈餘逐月寄給八位對他們影響深遠的法國名廚(包括Bocuse、Guerard 與 Troisgros 等人),以示敬意。接下來幾個月他們陸續接到每位大廚的回函,信中紛紛表示很榮幸成為被學習的對象也感謝對方的誠意,同時退還支票,甚至邀請這兩位西班牙廚師到法國作客。由此可見廚藝的仿效本身無罪,誠意和企圖才是廚師們在乎的重點。

抄襲事件的「受害者」Achatz 事後表示他已受到 Wickens 的道歉信,不打算追究。他認為「技術」應是開放的,也因此他下班後常在eGullet網站上搜尋資訊並分享最新研發的手法和心得,但他說「菜色」的創作不一樣,那是個人風格的呈現,因此具有不成文的著作權。比方說他本人曾在名廚 Thomas Keller 的門下做了多年的副手,對後者的菜系了若指掌,「但我會在自己的餐廳裡賣 Keller 著名的『蠔與珍珠』(Oysters and Pearls) 嗎?當然不。那沒有意思嘛!」這其中牽涉的不是法律規範,純粹是廚師的自尊自重。

也有人跳進來說,別吵了,大家申請食譜專利不就好了嘛!這種說法很快就受到各方駁斥,首先因為執行不易,每個國家的專利權只能在該國境內發揮保護作用,而且控告侵權昂貴又麻煩,一般廚師不可能有閒暇餘力付諸行動。但更重要的是,廚師們普遍認為知識是公家的,如果廚藝的資訊和手法到處受版權限制,整個行業都會因此停滯不前。廚師們習慣的學習環境有點像電腦世界裡 Linux 這樣的 open source 開放系統,人人得以免費下載,並在使用的過程中予以修正改進,方便自己也造福大家。沒看到西班牙的分子美食大師-El Bulli 餐廳的主廚 Ferran Adria 每年出版一本食譜,把自己團隊辛苦研發的技術和菜式開誠佈公的分享給大家嗎?這種做法在惟利是圖的商場上可能顯得很奇怪,但對於技術與風格同時並進的精英廚師們來說,卻是業界奉行的準則。在我看來,一場智慧財產的剽竊鬧劇不但沒有傷了廚界的尊嚴,反而凸顯了這個行業最值得引以為傲的開放精神和榮譽感呢!


原文出自「廚房裡的人類學家」

Labels:

Tuesday, May 04, 2010

飛女正傳



最近在看飛女正傳。講真,不算一流,劇本有點粗疏。但是,感覺很不同。說故事的手法,角色的塑造(我其實最喜歡的角色是搞純文學的二舅父,想到由李家鼎飾演真是神來之筆!),笑位,幽默感的格調,都跟一般的無線劇很不一樣,但卻又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想了很久,突然想到它似甚麼:似甘國亮!飛女正傳的感覺,原來源自逐個捉,山水有相逢,執到寶的那份怪雞和尖酸刻薄!雖然未到家,但nice try,我欣賞。

P.S. 這個blog,第1000個post了。

Labels:

Monday, May 03, 2010

有所為,有所不為

商業電台,名字也夠白:商業和電台。電台的營運方針,就是要把大氣電波就變成錢。[...] 商業機構,見錢就應該開眼。[...] 那政黨主席質疑商業機構的從業員見錢開眼,跟質疑阿媽是女人一樣。他們論點是這樣的:有錢的政黨,有多點資源使用媒體,對沒有錢的政黨「不公平」。狀況就像幼稚園的學生,一個有一支新鉛筆,沒有新鉛筆的人說:「你為什麼你有一支鉛筆?這樣不公平!」

如果香港是有錢人買什麼都可以,有政黨打傳媒戰,我希望那些爭取公道的人,都會捋起衫袖狠狠的去打一場。那位政黨的主席用紅衛兵式的口氣、手勢、表情、姿態要求一個商業機構改變一些商業決定,是商業社會中合理的行為嗎?借林夕語,以不公道的方法爭取回來的所謂「公義」,又是不是公義?如果政府決定幫有錢的政黨忙,要修改廣播條例,容許政黨在傳媒賣廣告。沒有錢的政黨扯破嗓門說賣東西的「不合理」,壓根兒就是不合商業邏輯的做法。他們應該處理的,是為什麼有錢的政黨會變得有錢。他們要開拓的,是水源,而不是眼紅別人為什麼有錢。

賺錢就是唯一硬道理,這是香港的核心價值,真實的「香港精神」。[...] 在香港,大部分人都不希望跟錢鬥。風骨,不可以供樓,也不可以當飯吃。各位看倌,你說電台做得不好,決定公祭什麼人,請什麼人食蛇羹,我倒希望各位忠實聽眾,問一問自己,你如何改變香港人只看錢的核心價值?

現在的問題,是什麼?是「有所為,有所不為」這七個字吧?


原文出自明報2010/05/04論壇,《我很很很不喜歡民建聯,但是……》,作者健吾

Labels: ,

  • 正如林一峰話齋,閱讀,也是一種 state of mind。
  • 所以不限文字,還有聲音影像一切雜崩能東西,都在涉獵反思消化乾坤大挪移之列。
  • 看重的只有一個字:Insight

Disclaimer

I work at Westside Baptist Church. Of course, that doesn't mean they agree with everything I post or link here. Everything here is my personal opinion and is not read or approved in advance. Consider yourself warned.